從上周算起,深圳有序復工至今已逾10天時間,到目前為止沒有導致確診數量的巨增,這說明深圳的防控措施是得力的,是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和眾志成城的共同結果。
當然,防控阻擊戰一日未結束,深圳就仍需“咬定青山不放松”。隨著返工人流的增加與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開,深圳的防控壓力仍不容小視、不可懈怠,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信心和寶貴的經驗,鞏固有利環境,加快復工復產步伐。
從本應正常開工的1月29日算起,今年深圳企業開工時間至少延遲了9天,到今天已超過20天。不要小看了這些時間,很多企業家都憂心忡忡地表示:少了一個月,就可能會錯失一年的機會;少了一個季度,就可能丟失了行業發展周期的黃金機會。
這些時間對深圳的發展同樣寶貴。2月1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會議強調,要在確保疫情防控前提下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切實把“兩難”變為“兩全”。率先從疫情影響中走出來,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求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千方百計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失去的時間是一去不回的,要想“搶”回來只有靠更高的效率。效率又當從何處來?
深圳是個移民城市,管理的流動性人口多,防控任務艱巨,在這種情形下,復工復產的困難程度和復雜程度也很高。2月19日,南山區和羅湖區采取了新措施: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先行復工。這體現出管理部門推進復工復產的決心與魄力,也將提升復工復產的效率。
效率可來自主動作為。因為口罩等防疫物資儲備不達標,企業就不能復工。是等著企業自己想辦法還是幫著企業想辦法,就體現出相關部門的作為。
效率還可以來自超前規劃,為疫后的行業振興做準備。鹽田區有大量旅游企業,而旅游業是受疫情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短期內都無法恢復。在扶持企業恢復正常經營的同時,鹽田區開始提前策劃疫后鹽田旅游宣傳和引流活動,爭取把影響降到最低。
今年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期待深圳一如既往以敢闖敢試精神通過“大考”,創造新的奇跡!
本報評論員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