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進開工復產是一道高難度綜合題,既要保證疫情防控不動搖不松勁,又要讓經濟列車開起來跑起來。面對這種錯綜復雜的困難局面,既要堅持勇作為,又要堅持智作為,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才能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如何解開開工復產這道綜合題,首先要吃透中央精神,從黨中央的部署中找準星找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對深圳來說,開工復產搞好了,才能保供應、保民生、保增長、保就業,也就是為打贏阻擊戰穩住了供應線和大后方。
開工復產如何把握速度?答案是實事求是。操作上要具體分析,具體研判,針對不同行業產業和企業,精準施策。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全力推進。企業開工既不搞一刀切以慢求穩,也不搞一刀切一窩蜂,總體要保持有序可控,統籌推進。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當前形勢下加強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盡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實事求是”這四個字,擊中了問題要害。實事求是既是指導開工復產的基本原則,也是解開兩難困境的智慧之源。
在疫情防控和開工復產過程中,不少地方出現了過度反應、過激行為。如某地要求餐飲業一律關閉、一些地方對重點城市的人員車輛,一律拒絕入內。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做法。全力做好開工復產首先要摒棄這種一刀切思維。現在疫情防控的形勢每天發生變化,開工復產的環境也每天發生動態變化。管理部門就要因時因地,動態調整開工對策和開工節奏。在保持大目標大原則的前提下,體現施政彈性、人性關懷。
開工復產涉及原料供應、人員上崗、交通運輸、生活保障,每個環節都要創造條件保暢通。任何一個環節搞一刀切,一關了之、一停了之,看似履行了職責,實際是轉嫁了矛盾,增加了企業開工復產的成本和難度。管理部門對企業開工復產更是要摒棄一刀切思維,少一些審批,多一些服務。要作出預判統籌,讓企業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服務下盡早開工,輕裝上陣。(評論員 黃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