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31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黎娜)這個春節,每一位來深人員都會在抵達深圳時受到“特殊”的迎接,問候他們的是手持額溫槍、身穿隔離衣的執勤人員。自龍崗區全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交通聯防聯控工作以來,由醫護、公安、交警等工作人員組成的龍崗護衛隊,遍布在火車站、汽車站、高速路等市際道路聯防聯控檢查點,24小時對從外地來龍崗者進行體溫測量和健康指南發放。
“你從哪里來?”
車站行人絡繹不絕,路上車輛川流不息。返深高峰將至,各類交通入口的排查力度也在加強。一句“你從哪里來?”已成為執勤人員對來深者的見面語。
接受檢查的車輛來自全國各地,其中最為讓人警惕的是鄂A。1月30日上午,一輛懸掛武漢車牌號的小車駛入博深高速檢查區域,車窗前立著手寫牌“深牌難求 未過湖北”。這給投入高度緊張工作中的執勤人員帶來了樂趣,也讓路上同行的車主不那么緊張。在接受檢測后,該車輛獲得了通行。據值班交警介紹,有不少湖北牌的車主都是類似做法,在接受檢查前先表明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阻斷近期進入龍崗人員引發傳染疾病的可能性,全區共設置29個交通檢疫點,其中17個是道路檢疫點,兩個火車站點共3個,汽車站點9個,并從全區13家公立醫院中緊急抽調高年資醫務人員348名,組建成29個駐點醫療隊到各檢查點的醫學留驗站。
駐守醫學留驗站的醫護人員主要有兩個職責:一是對檢查點所有工作人員開展防護相關的規范化培訓,避免出現交叉感染;二是為初次體溫測量超過正常值的人進行二次篩查,對體溫異常、疑似傳染病等個體提出處理意見,并初步開展處置工作,包括疑似人員轉移、疫車消殺等。
臨時搭建的帳篷里,醫護人員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深圳冬天的“涼爽”,特別是半夜值守人員,最渴望的不是睡覺而是白天的陽光。寒冷的天氣也給體溫測量工作帶來一些困擾,額溫槍長時間在低溫下工作會出現數值不準確的問題,容易導致誤判,需要用水銀體溫計進行第二次測量以進行誤差校對。不怕麻煩,就怕出錯,耐下心來多做一次體溫檢測,大家都心安。
“我有沒有事?”
被“請”到醫學留驗站的張先生,并沒有表現出不滿情緒,而是急切地問了一句“我有沒有事?”這也是醫護人員工作期間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張先生主動配合醫務人員完成了二次篩查,在確認安全可以放行時,他起身連忙對醫務人員道謝。據值班人員介紹,來到醫學留驗站的人員都對二次篩查工作表示理解,被問到有無流行病學史也是如實回答,現在大家上路基本都戴上了口罩,防護意識很強。
在博深高速雨棚處檢查點,龍崗區人民醫院輪值的三位醫護人員已經3個小時候沒有喝水上廁所了。該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部的王醫生說:“現在防護物資緊缺,我們穿的是一次性隔離衣,一旦上廁所時脫掉就不能再用了,我們忍一忍等到換班就好了。”
家住東莞的王醫生,一早就來坐班了。接到任務后,她沒有想過是否有危險,而是迅速參加崗前培訓,熟悉工作內容。根據龍崗區衛生健康局交通聯防聯控組制定的工作指引,所有值守交通口的人員都要掌握湖北來深有無發熱、非湖北來深有無發熱四類人群的處置流程,對于檢測中發現的問題須及時協調處理。
王醫生所在的檢查點實行6班倒,每4個小時一班,每組都有醫生和護士。到了換班時間,王醫生沒來得及卸下全身的裝備,就撥通了家里的視頻電話,對兩個小孩輪番進行“勤洗手”的叮囑,而視頻里的孩子們看到只露出兩只眼睛的媽媽,顯得有點陌生。王醫生重復地回應著“寶貝,是不是不認得媽媽了。”王醫生的愛人也是一名醫生,所以對她的決定全力支持,就是家里小孩總是照顧不過來。
摘下手套,王醫生的雙手已是凍得通紅,消毒酒精拍在手上讓凍僵的雙手更涼了。每天的檢測,醫護人員要與很多陌生人近距離接觸,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防護和消殺,就連產生的醫療廢物都必須打包帶回醫院進行處理。
像王醫生這樣將自己裝在“套子”里,每天迎候來深人群和車輛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是在抗擊疫情關鍵時期的“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