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王志明)“雖然我們離病毒最近,但從未感受過恐懼,我們對治療患者有信心。”1月30日上午,作為堅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呼吸功能救治最前線,負責危重癥患者呼吸支持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氣管鏡室主任葉濤生,在接受采訪時顯得很從容自信。
氣管鏡室屬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呼吸功能救治最前線,負責危重癥患者的呼吸支持,如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等,存在直接接觸“最大病毒量”的風險。做氣管鏡時患者可能會有嗆咳,氣管鏡室醫生在工作中“直面病毒”,被稱為“離病毒最近的人”。
黨齡17年的葉濤生,現在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氣管鏡室主任,所有的危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均是葉濤生單獨上前進行插管治療等。
從市三醫院確診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開始,葉濤生一天都沒離開過崗位,隨叫隨到。“第一例患者不是特別嚴重,所以治療時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葉濤生說,他的工作就是用氣管鏡去取標本,在深圳市的第一例和第二例咽試紙上,并沒有獲得陽性的結果,他們通過氣管鏡到下呼吸道,取到肺泡灌洗液才確診。
“另外,我們就是救治急危重癥,部分重癥病人插管之后,因為氣道感染比較嚴重,有分泌物和肉芽,引起阻塞,我們要定期將阻塞無清理干凈,幫助他們保持氣道通暢。”說起這些,葉濤生表情輕松地說,雖然進行氣管鏡操作,有一定感染的風險,但只要病人有需要,有風險也要上。“這個操作是單人操作,但同事們都會在旁給予支持幫助,如病人嗆咳時,會馬上幫我擋掉一部分氣體,當我轉身的時候,會幫我已開器械,雖然所以我感覺我不孤獨,大家都在并肩作戰,相互協作。我們氣管鏡室的宗旨就是,隨叫隨到,來了就做,做了就要起作用。”
葉濤生以前在東湖醫院工作,2000年調至市三醫院,經歷過SARS等重大疫情,“跟十幾年前比,現在治療手段和技術進步很明顯。從政府部門決策,到醫療系統應急反應,包括醫院的救治流程設置指引,還有搶救速度,和2003年都不可同日而語,現在更加的科學有序。”面對著收治得越來越多的病人,葉濤生表現得很從容,他說,“病人在一段時期內有增長是符合規律的,病毒也不可能馬上銷聲匿跡。但我們最看重的是救治成功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救治的,抗擊疫情,我們還是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