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吳欣
“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一些領導干部落馬往往涉及重大工程、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為破解“工程上馬,干部下馬”難題,深圳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從強化關鍵環節權力的監督制約入手,加強監督檢查,抓好以案促改,為政府工程裝上“護廉網”。該消息發布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長期以來,工程建設領域一直是腐敗的易發多發區,違紀違法案件屢見報端,個別地方甚至還出現“前腐后繼”、查不勝查的情況。12月2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的陜西省漢中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王隆慶嚴重違紀違法問題中就包括違反工作紀律,違規干預和插手工程項目承發包、行政審批許可等事項。究其原因,是這些領域、部門和行業的權、錢、物相對集中,容易發生權錢交易,產生“圍獵”與被“圍獵”現象,而且一旦發生問題,往往涉及項目大、資金多,影響程度深、波及范圍廣,危害嚴重。
今年年初,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強調,要緊盯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部門和行業的監督。對工程建筑領域等重點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不僅要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起到強烈震懾作用,還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權力運行透明度,壓縮權力尋租空間,降低腐敗滋生風險。
在對政府工程堅持“靶向治療,精準懲治”,以案為鑒、以案促改方面,深圳已先行一步。早在3年前,深圳市紀委通過查處市建筑工務署工程督導處原調研員、前海項目管理處原主任王覺民受賄案,拉開了深圳工程領域反腐序幕,通過查處案件分析出信息不對稱、制度虛化、監督缺位、權力失控等是工程建筑領域腐敗主要因素,并有針對性地加強了監督。如今,深圳市政府工程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了工程信息、流程全公開;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延伸到工地,壓縮腐敗空間,提升工程質量;推動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修訂了《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不良行為記錄處理辦法》,對企業輸送利益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一體推進,不可偏廢。嚴查腐敗案件、加強紀律教育之外,只有把監督擺在突出位置,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化關鍵環節權力的監督制約,才能真正實現“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用高質量的監督為政府工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