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應充分發揮在體育產業發展上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釋放發展潛能,增強發展動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繼續擔當“健康中國”領跑者。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出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大政策舉措,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體育產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夠進一步補足和完善文體公共服務體系,有利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形成積極向上、團結一心的體育文化氛圍,更好發揮體育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深圳一直十分重視體育產業發展。2017年,深圳年人均體育消費超過2500元,已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深圳本土運動員、運動隊在各項賽事中表現搶眼,形成了中國體育界的一股“深圳力量”,深圳領航者籃球俱樂部、佳兆業深圳足球俱樂部、深圳大學乒乓球超級聯賽俱樂部“吸粉”無數。深圳還舉辦大量高水平體育賽事,形成了中國杯帆船賽、深圳國際馬拉松、WTA年終總結決賽、ATP深圳網球公開賽等一系列全球知名的體育賽事品牌。深圳體育氛圍濃厚,群眾體育基礎強,體育產業底子好,體育市場健全,發展高質量體育產業,深圳已占先機。
充分釋放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效應,擔當黨和國家賦予的先行示范職責使命,深圳應充分發揮在體育產業發展上的優勢,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釋放發展潛能,增強發展動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繼續擔當“健康中國”領跑者。
深化改革,完善產業政策,為體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深化文體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單項體育協會改革,推動公共資源向體育賽事開放;加大力度落實已有稅費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釋放體育產業潛能。
調動社會和市場力量推動體育產業創新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發揮市場在文體設施建設上的優勢,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建設體育產業發展平臺,促進各類體育組織與體育企業合作,打造一批知名企業和自主品牌。要以重大體育場館建設、重大體育賽事組織對產業的牽引力,以佳兆業、弘金地、華潤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為依托,實現體育產業規模化,探索新的文化體育產業運營模式,打造具有國際能見度和影響力的深圳體育企業和品牌。
實施“體育+”行動,引領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正如職業運動員和運動隊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積極融合數據處理、信息技術、人體工學、生物醫學等學科知識,以突破人體極限,現代體育產業體系發展,也必須緊緊抓牢體育產業發展規律,與科技產業、文化產業、傳媒產業、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深圳要利用大灣區開放優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引導文體企業對接國際體育產業市場,提高產業“含金量”,搶占國際市場高地。
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望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之中。深圳要繼續深耕精作,不斷提升體育產業發展質量,孵育一大批體育產業領軍企業,探索出更多建設“陽光之城”的深圳經驗,力爭在“健康中國”的跑道上爭金奪銀!(深圳特區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