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構建高水平養老服務體系的決定》,以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形式,提出我們這座城市未雨綢繆“有備而老”的一系列新舉措。
在人們的認知中,深圳就是年輕與活力的代名詞。而數據顯示,預計到2029年,60歲以上戶籍老人將增加至70萬以上,常住老人超過130萬,將達到或者接近老齡化社會標準。這樣一座年輕化的城市,也或將在接下來走進老齡化社會,再次說明老齡化話題不只是說說而已,需要被認真對待。深圳就此做出前瞻性的規劃,流露出高度的文明自覺,體現著這座城市的深謀遠慮和良苦用心。
如今最早的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年邁,子女面臨的看護壓力也與日俱增。針對此,《決定》提出探索獨生子女護理假,減輕家庭照護壓力。“獨生子女護理假”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焦點,各地稍有“風吹草動”,便會緊緊牽動全國民眾的心。顯然,實施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制度,有助于實現子女“常回家看看”。不過,就目前情況來看,落地難是護理假面臨的最大尷尬。越是不容易推進的事情,越彰顯其意義非凡。此次深圳提出探索獨生子女護理假值得點贊,更期待能夠探索出更好的制度設計,早日讓福利落地落實。
對于深圳這座移民城市來說,許多老人是來深圳幫子女帶孩子的“隨遷老人”,候鳥式養老特點較為突出。“老漂族”的壯大,對城市的公共服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在做好醫療、養老等方面“硬”保障的同時,也要注重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軟”需求。以細致入微的公共關愛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化休閑活動,讓“隨遷老人”感受到濃濃的關愛情懷,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和參與感。當然,讓老年人“老有所樂”,關鍵還在于子女高質量的陪伴和關愛。畢竟,不管政府和社會將養老各個方面的基礎打造得如何牢固,子女的守候始終是老年人內心最本真的渴望。
更深入地看,應對人口老齡化,既是一道文明命題,實則也是一道發展考題。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探索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推進樂活養老服務、建設智慧化養老服務平臺……這既是持續讓老年人受益的過程,也是不斷開創社會發展新局面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構建高水平、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就是我們奮力創造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精彩一面。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意昏沉……”無論在什么時候提起,養老話題總能深深擊中人心。有人講得實在,“人人都會老去,尊重關愛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未來”。對于深圳而言,老有頤養更是打造民生幸福標桿的重要內涵。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地講,優雅地老去絕不是紙面上的文雅說辭,一定能夠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