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為又被刷屏了。
據深圳商報報道,11月11日,華為員工在職場社交平臺爆料稱,華為給員工發放了兩份特別獎金:第一份,人人一個月陽光普照工資,11月發放;第二份,參與國產組件切換的人員發放20億元獎金。
另有消息稱,20億獎金主要是面向替代美國進口部件的部門,比如海思、采購、鯤鵬等,涉及到芯片、操作系統、商業軟件等替代業務,發放人數大約2萬,人均10萬元。
從華為的財務數據來看,華為有發放獎金的底氣。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的三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33.31億元,上年同期為4865.14億元,同比增長24%;實現歸母凈利潤535.23億元,上年同期為439.02億元,同比增長近22%。巨無霸的華為,仍處在不斷成長當中。
那么,華為成長的奧秘是什么?是人才。華為對高端人才一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數據顯示,如今華為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另據統計,清華、北大、復旦等全國排名前十的高校,2018年畢業生去向最集中的企業就是華為。
而華為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就是給足待遇。有一個小故事頗能說明問題。早在1996年,華為聘請一位從事芯片研發的工程師,開出了40萬元的年薪。等這位工程師到崗后,華為發現其價值遠高于預期,立刻將他的年薪漲到了50萬元。
2018年年報顯示,華為有18.8萬員工,按照2018年雇員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1124.03億元的總數來算,粗略估算人均年收入近59.79萬元。任正非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華為一直是這么做的,今年7月,華為拋出“人才少年”計劃,向全球招攬天才少年,開出的薪酬比谷歌還高。
華為的高薪酬與股權激勵也不無關系。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持股員工達9.68萬人。當然,股東計劃并非對所有員工開放,員工通常只有在3年表現強勁后才能獲得股權。值得一提的是,創始人任正非的持股比例并不算多,僅為1.14%。也就是說,華為是全體華為人的華為,每一個員工的前途都與公司息息相關,共同承擔風險和利潤,這正是華為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任正非不止一次說過,員工才是華為最大的財富。舍得在員工身上砸真金白銀,讓華為收獲了更多的真金白銀。人才是核心競爭力。推而廣之,對城市、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如此,尊重人才、愛護人才、在待遇上進一步體現人才價值,我們的城市乃至國家將會迸發出更大的創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