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復旦大學研究生網發布《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研究生退學決定公示(第一批)》稱,部分研究生存在學習年限屆滿未畢業或結業的情況,決定對上述情況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
這并不是個別現象,近段時間以來,眾多高校開始收緊相關政策。今年6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布兩份通知公告,擬對2名博士生退學處理。根據《清華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未請假或者請假未獲批準,連續兩周及以上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研究活動的,或逾期兩周未注冊的,擬予以退學處理。今年4月,深圳大學研究生院透露,2018年,該校學習年限預警1215人,成績預警70人,132人被退學處理。
自“翟天臨抄襲事件”引發舉國關注后,從教育部到各地高校都開始狠抓學風,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近期教育部又發布相關意見,規定本科生體育課考核不達標者不能畢業,嚴肅處理各類學術不端行為,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種種跡象表明,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步由“寬出”走向“嚴出”。
此前,中國的高校一直是“嚴進”,這種“嚴進”體現在中小學階段沉重的應試壓力,以至于許多孩子因為此前學得太苦,進了高校反倒喪失了求知的興味,只想瘋玩、發泄,把逝去的歡樂時光找補回來。但大學寬松和懈怠,卻足以讓一個人走向平庸,而金子般的時光則永遠不會回頭。
這些年來,一些高校開始意識到“寬出”問題的嚴重性,在教學和學風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也收獲了可喜的成果。比如前不久,南科大兩位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被國際頂級學術刊物選用,要知道,在國內高校,即使是教授級別的學者想要在國際一流刊物上發表文章都不容易。
從這個意義上講,通過“嚴出”倒逼學風的改變有其合理性,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把握好“度”,在狠抓學風的同時保護好大學的氣質和靈魂。
不久前,內蒙古高校一則“博士研究生宿舍床上有布娃娃,逾期不整改取消獎學金資格”的消息在網絡熱傳。盡管此后校方給出回應稱,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盡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但高校對于大學生過于嚴格的管理卻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許多網友擔心高校“高中化”,進而喪失了高校應有的自由、獨立、活潑與靈氣。
大學加強教學管理、讓學生學點真本領是好的,但要注重張弛有度,不能一管就過,一管就死。大學生畢竟不同于未成年的中學生,真正的學術創造也需要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才能夠產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注意保護大學的精神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