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條評論立即評論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原標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六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深圳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指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賦予深圳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對深圳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更高要求。深圳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圓也”,制度建設是抓好工作的根本,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身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的發展大格局中,深圳要繼續筑牢綠色發展的制度防線。積極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城市空間規劃,嚴守生態紅線;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固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建設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和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讓產業綠色化,讓綠色產業化,切實把生態資源更好地轉化成生態資本。

建立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制度,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生態環境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有遵循自然規律,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鼓了錢袋、毀掉生態”的彎路。深圳要積極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落實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處理工作,合理布局工業固廢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創建“無廢城市”;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健全自然資源監管體制。要以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契機,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讓綠地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進階。知責明責,方能更好地履責盡責。要把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的創新實踐固化為剛性的制度規范,以制度為準星強化落實、壓實環保責任。深圳已在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制度、領導干部生態審計制度等方面率先進行了探索,要繼續強化制度意識,落實好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深入實施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把污染防治的“戰場”作為檢驗干部的“考場”;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制,扭轉“企業違法污染獲利,環境損害大家埋單”的局面;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完善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讓制度管用見效,還需健全權威高效的制度執行機制,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才能守護好生態文明“綠色長城”。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圳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引,結合大灣區、先行示范區建設要求,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不斷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走在最前列。(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施冰冰]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亚洲 | 精品国产高清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性福利网站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日本中文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