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十個中國記者節,是屬于我們的節日。一直以來,我們身處于各種熱點新聞現場,記錄著時代的風云激蕩;今天,我們選擇從幕后走向前臺,為的是向世人昭告:我們將不忘初心、堅守職責、擁抱變化、不斷創新,去記錄好眼前這個偉大的時代!
眼下,互聯網正在媒體領域催發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人人都有了自己的“麥克風”,自媒體大量興起,媒體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自鳴得意地宣稱“不再看報”,還有人斷言“新聞已死”、新聞人也將走向職業末路。然而,我們要說,事實恰好相反。
在眾聲喧嘩、泥沙俱下的信息時代,更需要有人去偽存真。這樣的人,不會是那些為了博取流量和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自媒體人,而依然是秉持職業信念、具有專業操守的媒體人。在重大事件面前,主流媒體依然是各級黨政部門重要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解析熱點、澄清謬誤、引領輿論、為民生民情代言的,也依然是媒體人。對信息真實的需求沒有因時代變化而消失,甚至變得更強烈,這是我們堅實的立足之本,也將是我們永遠的追求。
當然,我們也從來不會漠視時代的變化。“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習近平總書記的話為主流媒體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11月,《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印發,讓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媒體融合發展大幕自此拉開。隨著實踐的深入,主流媒體對融合發展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實踐也越來越自信。
深圳商報的創新就是最好的案例。近年來深圳商報主動發力新媒體,在讀創客戶端和兩微持續深耕,深圳商報的記者編輯也早已從傳統媒體人,成長為集“采編拍導剪”為一身的全能媒體人。就在10天前,讀創客戶端迭代升級,讀創—深圳300萬商事主體社交平臺正式上線。讀創由此變身為我國商事主體第一城的企業社交平臺,也開創了一個媒體專業服務一座城市所有企業的先河。深圳商報的探索說明,只要堅持融合發展,傳統主流媒體一樣可以在網絡傳播時代釋放生機,而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媒體人將變得更具競爭力。
令人欣喜的是,人們對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市場化弊端已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傳統媒體的自強不息也贏得了更多認可與尊重。任何時代,都需要傳統媒體和媒體人去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社會責任,眼下更是如此。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發展奇跡的中國,眼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每一年的記者節,都像一次提醒和一種鼓舞,激勵我們重溫初心與使命:人民正在創造新的歷史,我們也將用最好的作品記錄這個時代!(本報評論員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