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城市軌道交通新規的民生意義

條評論立即評論

城市軌道交通新規的民生意義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乘客行為規范有了“國標”,不僅可以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也增強了出行安全,減少了摩擦,降低了運行成本,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乘客行為規范有了“國標”,不僅可以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也增強了出行安全,減少了摩擦,降低了運行成本,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日前發布。在乘客行為規范方面,《辦法》明確了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影響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包括不得在地鐵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使用電子設備時不得外放聲音,不得騎行平衡車、電動車、自行車,使用滑板、溜冰鞋等。

突飛猛進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讓人們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出行文明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一些地方先行開始著手對城市軌道交通內的乘客行為進行規范。例如,北京等城市將列車車廂內進食列入禁止性行為,蘭州等城市則禁止電子設備外放聲音。這說明,規范乘客行為已經形成了民意基礎與共識。但各個城市規定不一,容易引發爭議,進而影響執行效果。這時候,由交通運輸部出臺辦法,統一加以規范,及時而必要。乘客行為規范有了“國標”,不僅可以提高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也增強了出行安全,減少了摩擦,降低了運行成本,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辦法》明確的10類禁止性行為,以及影響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實際上是城市軌道交通客運中經常出現的具有共性的問題。但《辦法》不可能窮舉一切可能對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產生負面影響的行為。所以,《辦法》預留了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明確允許各個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主管部門應按照本章上述條款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城市軌道交通乘客乘車規范。”這十分有必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仍在發展前進中,各個城市也有各自具體的情況,還可能出現新問題,或者某些城市特有的情況需要特別加以規范。留有余地和空間,并不是想要進一步壓縮乘客的行動自由,而是要讓相關的制度文明建設跟得上城市軌道交通以及城市發展建設的進程。

當然,理想的狀態,是人們的出行文明,更多靠的是自覺、自律,而不是一味靠外在的規范和強制力。但是,養成新的文明行為自覺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克服行為慣性。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速度,決定了事關公共安全的問題等不起。適時出臺相關規范,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的需要,更是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公共利益面前,個人權益理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讓渡。社會公眾對于《辦法》出臺的相關規定,要遵守,還要理解。維護公共利益的法規、制度,獲得了公眾的尊重與認同,也會加快將之內化為行為自覺的速度,從而推動社會文明達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進展快得往往超乎人們的想象,相關的制度規范經常出現滯后性。因而,社會公眾也當及時根據新的變化,調整自身的行為習慣,以與時俱進的文明素養與技術文明的進步相匹配。譬如,如果有充分的公共文明意識,在相關規定出臺之前,就可以主動不在嘈雜的車廂里開電子設備的外放增加噪音。人們行為的自我調適,會使社會更加和諧,降低社會運行成本,也可以令技術進步的積極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更好享受技術文明帶來的民生福祉。

《辦法》不僅僅是對乘客提出了要求,還要求與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等相銜接的車站,應為安檢互認提供便利,以減少重復安檢。此舉旨在提高通行效率,也更加便民利民。由此也可見立法為民的良苦用心。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趙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人成 |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亚洲一品道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