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開始,“做義工”在深圳初中生之間興起,主要人群是2018年入學的初一學生。在這個初一的暑期,大部分學生由家長幫忙在“志愿深圳”的平臺上申請義工名額,前往各個角落完成義工服務。這一切都緣起2018年10月深圳市教育局發布的《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方案(試行)》。
據了解,《綜評方案》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實踐創新等5個方面,以寫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性資料記錄、評語評價及重要觀測點計分評價相結合的形式評價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并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始實施。
根據《深圳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市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表現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綜評結果不計入中考總分,主要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相同的情況下,綜評等級高者優先錄取。
二是自主招生學校應當將綜合素質表現評價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如藝術特色高中學校在自主招生時就會特別關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中的藝術素養方面的成長記錄。
三是省一級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時對綜評結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個學期的總得分不得少于60分。
是不是只有參與義工組織的活動,
才能計入義工時長呢?
答案是否定的。
市教育局指出,
凡是能夠提供真實佐證材料的
“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
都可錄入綜評系統。
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以學校組織為主,學生自主進行為輔。累計時長并不是只有參加義工組織的活動方能累積,以下途徑均可以累積時長:
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內外公益活動或社區服務;
學生自主進行的公益活動或社區服務;
參加“志愿深圳”公眾號上登記的志愿者服務、中小學生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