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保健品警示語警示了什么

條評論立即評論

保健品警示語警示了什么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的發布,是正本清源之舉,目的在于避免各方陷入保健品的認識誤區。

《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的發布,是正本清源之舉,目的在于避免各方陷入保健品的認識誤區。

為了讓保健食品不是藥物觀念深入人心,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讓消費者明白消費,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布《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明確規定,自明年1月起,在產品最小包裝物的主要展示版面上設置警示區,明確標注“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警示語,同時警示區面積不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使用黑體字印刷。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但是,某些不良商家、營銷人員,卻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夸大、虛假宣傳保健食品的功能。特別可恨的是誤導老年人群,將其生產、營銷的保健品浮夸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甚至不惜打感情牌,騙取老年人的信任,讓老年人動輒購買數萬甚至數十萬并不適用的保健品。稍微搜索一下,借保健品之名詐騙的案例屢見不鮮,謀財害命,堪稱公害。有鑒于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明確規定保健食品要標注警示語,具有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約束商家營銷行為、有效保護消費者知情權的多重意義。

與“吸煙有害健康”一樣,“保健食品不是藥物”本是個常識,不同的是,保健食品沒有“原罪”。非但沒有“原罪”,保健食品本身對健康有益,不僅廣受老年人的青睞,甚至一些年輕的90后也愛上了保健品,成為保健品的消費者。保健品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是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的一個標志,也符合“上醫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就產業而言,保健品在大健康產業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與市場機會。保健品之所以要像香煙一樣,被國家監管機構明令要標注上警示語,其過不在保健品本身,而是在于夸大與虛假宣傳的不法企業、商家與營銷人員。他們為一己之利、一時之利,扭曲了常識,竭澤而漁,污染了行業空氣,導致保健品產業畸形發展,最終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也于健康事業的大局有損。

所以,《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的發布,是正本清源之舉。警示用語,既是提醒消費者選購保健食品時要提高辨別能力、保持消費理性,也是警告經營者,不能夸大、虛假宣傳保健品,誤導消費者,同時還釋放了對保健品從嚴監管的信號。換言之,警示用語,目的在于避免各方陷入保健品的認識誤區,是在為保健品正名。對保健品有客觀、科學的正確認知,才能使保健品為更多的消費者信賴、接受,使之恰到好處地為人們的健康服務,進而才能促進保健品產業長久、健康發展。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趙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欧美AⅤ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8k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