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刷臉支付看起來更先進更便捷,但如果用戶信息安全不能確保,就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所以,要想刷臉支付能夠得以迅速普及,要多方采取措施,加強用戶人臉信息保護,讓商家和消費者用得放心。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趙強
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今年以來,刷臉支付在各大商店、餐館逐漸鋪開,消費者在購物付款時,不用打開手機二維碼,只是看一眼支付設備,就能輕松完成付款。但消費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發現,這一設備利用率較低,體驗也沒有二維碼支付好,還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刷臉支付為何叫好不叫座呢?
刷臉技術日益成熟,在越來越多的場景應用也是必然。如今,上班打卡刷臉,坐高鐵刷臉,進小區刷臉……明星演唱會上,刷臉技術還屢次幫助警方抓獲逃犯!一個真正“看臉”的時代,正在來臨。
但是技術上再成熟,也不一定能夠順風順水,在市場的大海里所向披靡。能被市場所接受的先進技術,首先得給人安全感與信任感。特別是在支付領域,涉及金錢往來,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然而,技術的雙面性,在刷臉支付上表現得特別明顯。相較于二維碼,刷臉支付的優勢在于去掉了手機這一介質,因此而更加便捷,但同時也意味著人臉信息的泄露變得更加容易。如果說人的臉部特征構成了刷臉支付的密碼,那么,很顯然,在大街上行走的一張張人臉,就真的好比是一個個行走的密碼,更容易被采集。而云端生物數據庫發生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也一點不比別的信息數據庫低,造成的后果因為應用場景的廣泛,給使用者帶來的損失反而可能更大。
可見,刷臉支付看起來更先進更便捷,但如果用戶信息安全不能確保,就很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所以,要想刷臉支付能夠得以迅速普及,要多方采取措施,加強用戶人臉信息保護,讓商家和消費者用得放心。
首先,自然是要在技術上加強安全防范。刷臉支付,面對的是一片新生的市場,介入的企業、商家,一定不能因為要搶占市場,降低設備成本而忽略了產品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刷臉支付的生命線,也是核心競爭力。其次,要加強立法和監管。刷臉支付,具有技術先進性,法規與監管具有相對的滯后性,但這不是法規和監管留下漏洞、空白的理由,立法和監管要與時俱進,發揮主動性、能動性,對刷臉支付的信息采集、使用、保管等各個方面及時加強保護和監管。再就是相關企業和機構,可以通過保險賠付等方式,建立起“風險防火墻”,既承擔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有助于打消使用者的顧慮,無后顧之憂,刷臉支付自然就會很快普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