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成績單,也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7月29日晚間,深圳市統計局公布了深圳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在驕陽似火的夏日里,亮眼的經濟數據折射出深圳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2133.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這一增速高于全國、全省的平均增速,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第一位,高于北京(6.3%)、上海(5.9%)、廣州(7.1%)、重慶(6.2%)、天津(4.6%)。
深圳是外向型經濟特征顯著的沿海城市,理論上也是受國際經貿形勢沖擊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也因此,深圳成為排名第一的“優等生”殊為不易、意義非常。
數字中有大乾坤。透過這份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成績單,可以窺見深圳經濟的成色與潛能。
上半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與上年同期持平,但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表現亮眼,其增加值分別增長10.3%和11.0%,占比分別為71.2%和66.7%。這表明深圳經濟在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成效顯著,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戰略新興產業蓬勃興起,不僅有力支撐了深圳當下經濟,更為深圳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半年,深圳國有經濟投資增長34.5%,民間投資增長12.3%,外資投資增長65.5%。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大肆鼓吹“外資撤離中國論”,深圳外資投資增長高達65.5%,有力回擊了這類謬論。前不久,《深圳市關于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利用外資質量的若干措施》出臺,在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吸引外資方面,深圳從未停步。開放的投資環境、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親商愛商的政務環境,吸引眾多外資企業選擇深圳、扎根深圳,并深度融入、升華深圳的產業創新體系。
今年以來,深圳有兩大重量級外資項目引起廣泛關注。一個是今年2月正式啟用的空中客車中國創新中心,另一個是今年4月揭幕啟動的埃森哲深圳全球創新研發中心。這兩大項目不僅有資金含量,更有技術含量,反映出深圳吸引外資的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
深圳拿到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得益于對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精準貫徹;得益于在改革開放之路上矢志前行;得益于堅持不懈地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得益于給政策、助融資、減稅費,為制造企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大力支持……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風云變幻的經濟形勢,只要保持定力,專心做好自己的事,深圳經濟一定能行穩致遠,再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