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審議了《深圳市殘疾人就業創業促進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促進辦法》),首度提出要支持殘疾人創業。《促進辦法》出臺之后,殘疾人創業可以享受創業初補貼、場地租金補貼等優惠。
從側重安排殘疾人就業,到鼓勵殘疾人自力更生參與創業,殘聯助殘工作思路更為積極。《促進辦法》充分體現了深圳對殘疾人實現自身價值的肯定與關注,也體現出城市關心殘疾人群體需求的層次正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提升。支持殘疾人創業的政策,既是助殘,也是扶貧,更是扶志,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生活,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對于政府來說,鼓勵殘疾人創業是慈善政策,也是投資政策,充分調動殘疾人的積極性、幫助殘疾人發揮所長,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大有裨益。
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經濟樣態的出現,讓殘疾人創業和就業都更容易了。腦力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肢體殘疾的人士在創業時面臨的劣勢逐漸被抹平,借助于不斷發展的無障礙設備,現在不少殘疾人也能靈活操作各式電子設備。過去,我們想到殘疾人創業,往往只能想到“盲人按摩”,今后,在創業政策扶持下,殘疾人創業領域將大大拓寬,尤其在高科技產業發達的深圳,殘疾人創業也會逐漸像普通人創業一樣便利。
殘疾人教育水準普遍提高,成為了極具潛力與價值的人力資源。今年,廣東省高考首次啟用盲文卷,深圳也十分重視殘疾人教育工作,去年有27名殘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我們不能讓有能力、有想法的殘疾人因為殘疾康復治療產生的經濟壓力等客觀原因而被埋沒。“你不知道那個孩子會成為未來的領導者”在西方,一些人為兒童權利鼓呼時常常使用這一口號,這個邏輯我們也能放在殘疾人權益事業中來,政府扶一把、撐一撐,也會有殘疾人成為像馬化騰、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行業領頭人。
殘疾人最懂殘疾人群體的需要,鼓勵他們參與創業,尤其是參與滿足殘疾人群體的創業項目,既能夠創造經濟價值,也能創造社會價值。例如,在無障礙設施的開發領域,殘疾人更能洞見用戶需求,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用戶,他們往往能夠發現普通人難以發掘的商機,構想出更好服務于殘疾人的巧思;又如,殘疾人創業后成為雇主,也可能傾向于雇傭殘疾人。《促進辦法》特別強調,殘疾人創業發展殘疾人輔助就業和支持性就業的優秀項目,政府還將補貼20萬經費,這就是在引導發揮殘疾人創業的社會效益,以開拓以殘助殘的新境界。
殘疾人在人格尊嚴上與所有人一樣,都是平等的。深圳引導殘疾人創業的新政給殘疾人提供了后盾,也體現了尊重、信任,殘疾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和社會的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精彩。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