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創新,除了出成果還要出經驗

條評論立即評論

創新,除了出成果還要出經驗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7月4日,深圳出臺《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22條舉措成為新時期政府引導和支持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手段。該方案也被輿論稱為“科改22條”。

7月4日,深圳出臺《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22條舉措成為新時期政府引導和支持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手段。該方案也被輿論稱為“科改22條”。

通過“科改22條”,深圳將形成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一類科研資金、五大專項、二十四個類別”的科技計劃體系,實現“體系架構市場化、關鍵環節國際化、政府布局主動化、高校支持穩定化、人才支持梯度化、深港澳合作緊密化、國際交流全面化”。

“科改22條”條條都是干貨,簡而言之就是對內松綁放權、集聚創新要素攻堅克難,對外則是與國際接軌、善加利用全球創新資源。

來看一條最重要的松綁放權措施,“科改22條”提出要探索開展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針對科研經費的管理頑疾在對癥下藥。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學術研究“課題制”管理模式,科研經費的取得是通過“事后報銷”方式,用發票憑證領取,且發票須符合《會計法》及其配套性規則。這種報銷制度造成了許多惡果,比如該報的報不了,逼得人造假;精力被浪費在不必要的事務上;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無法體現,無益于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性。

深圳的“包干制”則在充分信任基礎上賦予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避免科研人員在項目申報過程中耗費大量精力,使科研人員潛心向學、創新突破。其他類似舉措還包括: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特事特辦、隨到隨辦,可不進行招投標程序;精簡科研項目管理流程,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等等。

再來看對全球創新資源的利用。針對科研計劃國際化和市場化不夠的問題,深圳推出了“懸賞制”:政府主動布局的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面向全球征集解決方案,鼓勵企業向全球發布項目指南,聯合國際知名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攻關,產出一批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同時,大力推進評審專家邀請與國際接軌,增強評審的專業性與權威性。

內外多種手段的共同施力,必將大大增強深圳創新的核心引擎功能,對深圳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提供重要支撐。

除此之外,在制度上發力的“科改22條”還具有另一重要意義。眾所周知,深圳一直被稱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為全國提供經驗和借鑒一直是深圳的使命,創新也不例外。因此,深圳不僅要貢獻更多創新成果,還應貢獻更多創新經驗。

“科改22條”中的多條措施,都是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重大部署的率先之舉,這些措施若能得到良好施行并且達成目的,那么就能推廣運用至更廣泛地區,發揮出“授人以漁”的長效作用。當眾多重大創新成果因“科改22條”而生時,其本身也將成為重要成果之一。(本報評論員胡蓉)

[責任編輯:施冰冰]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孕妇 |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 日韩老熟女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