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新圈層”:形成全新的社會結構
“在同一標準下,樓宇更容易聚集同一標準的企業,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中是同樣水準的人。”深圳嘉石大巖資本管理有限公司CEO汪義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端樓宇是載體和平臺,它為城市帶來的更寶貴的財富是“全新的社會結構”。工作在福田86棟“億元樓”里的從業人員,往往具備較高的學歷、較好的素質、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創新能力。
以大巖資本為例,公司的近50名員工中,1/3具有博士學位,80%具有碩士學位,2/3具有海外背景,汪義平本人也在美國學習工作有20年之久。“放眼整個中國,從上海到北京,我們最終選擇了深圳福田。”問及原因,汪義平提到“金融生態圈”和“國際標準”。
“我們最近有搬辦公室的想法,但一想到福田的金融企業聚集程度,根本不想動。”汪義平表示,“深交所”在福田,深圳的中心CBD也在福田,福田擁有中國最好的金融生態圈之一。“我們做資產管理,福田有大量的券商和銀行信托。我們管錢,管誰的錢?銀行替我們聚集財富。”
事實上,深圳市67%持牌金融總部機構、50%以上的創投機構聚集在福田。目前,福田共有持牌金融總部機構151家,歷年培育上市企業127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85家,進入中國500強的深圳企業16家。
此外,在硬性條件上,福田的空氣質量優良率最高達到95.8%,綠化覆蓋率約43%,公園總數達123座。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福田擁有深港共建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最高日通關50萬人次的皇崗、福田兩大口岸,再加上福田保稅區共有“三大通道”。還有從福田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的高鐵。
但是,汪義平更看重的“國際標準”卻是趨于“軟性”的。他說,這其中包括政府對企業的態度、對科技的態度、對企業“先進性”的態度,特別是政府的開放程度和開明性。“我們和政府能說得上話,有渠道、能溝通。政府與我們足夠親近,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