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深圳是城建領域的“綠色先鋒”,那么政府工程則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先鋒中的先鋒”。政府工程率先垂范,讓更多的建筑與施工企業見賢思齊,為政府相關政策的推行與監管減少了阻力。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趙強
2018年,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有二十多個項目獲國家、省市安全文明優良工地,其中8個項目獲得“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據了解,今后市建筑工務署將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政府項目選址、設計、招標、建設、驗收、運維、報廢管理的全過程,結合先進建造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提高政府工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管理水平,為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先試,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力倡導和發展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深圳推進政府工程綠色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落實與實踐,也為生態文明建設在深圳的全面推進做出了表率。
正人先正己,己身正,不令而行。近年來,深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在建設工程領域全力推進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雖然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但毋庸諱言,要想改變建筑工地上廢棄物遍地、揚塵四起的舊面貌,難度不小。對于以經濟效益為先導的企業來說,意味著不僅要費工費時,更會帶來成本壓力。這時候,政府工程要做得更好,才能起到先鋒引導作用。通過強化建管模式創新,嚴格以“生態文明考核實施方案”為指引,大力推廣綠色施工技術,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港中大深圳校區、深圳大學總醫院等一批體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先進建造體系的標志性建筑悄然拔地而起,政府工程以無聲的語言,樹立起了綠色施工的良好示范。
政府工程率先垂范,讓更多的建筑與施工企業見賢思齊,為政府相關政策的推行與監管減少了阻力。深圳在全國率先立法要求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并率先在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方面開展試點。根據城市建設事業綠色發展的需要,結合深圳地理氣候條件還出臺了《深圳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規范》和《深圳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20余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地方標準。這些政策、法規、規范、標準,為城建事業綠色發展的“深圳標準”“深圳質量”提供了支撐與保證。而只有嚴格遵循和執行“深圳標準”,才能確保“深圳質量”不落為空談。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工程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現在獲得的各種表彰只是努力的結果,而更為深遠的影響,是帶動綠色發展的理念為深圳城建行業普遍接受與認可。目前深圳已成為國內綠色建筑建設規模、建設密度最大和獲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說深圳是城建領域的“綠色先鋒”,那么政府工程則應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先鋒中的先鋒”。《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政府工程當再接再厲,為深圳打造綠色發展引擎,助力“綠色灣區”建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