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27歲,加速向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在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看來,深圳城市人口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年輕,一個是學理工科的大學生比例比較高。“這對深圳城市發展、創新城市建設都非常有利。”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底,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32.5歲,屬于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而2015-2017年三年間,深圳引進的人才的平均年齡約為27歲,呈現出強大人口活力。
與此同時,得益于深圳的產業吸引力,一大批來自于計算機、會計、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及自動化、金融等專業領域創新人才也開始加速集聚。
梳理近三年深圳引進人才火爆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服務業、制造業、金融業、物流業等行業。
而華為、騰訊、富士康、比亞迪、中興通訊等總部型企業及大型企業更成為引才主力軍。
上述背景下,也使得深圳創新出現一個常被津津樂道的四個“90%”現象:90%以上研發機構在企業,90%以上研發人員在企業,90%以上研發資金源于企業,90%以上專利發明出自企業。
今年深圳各類人才專項資金達76.7億元,加碼人才引進
人才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創新人才數量不斷增長,創新人才聚集愈發鮮明的背后,離不開近年來深圳在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活力上的不遺余力。
近年來,深圳始終大力推進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在人才政策、服務、環境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提升引才聚才質量,增強人才推動發展“源動力”。
為人才喝彩、向人才致敬。每年的11月1日是《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法定的“人才日”,通過地方立法為人才設立專門的“節日”,是深圳著力在營造尊才愛才重才的人才環境上下苦功的折射和縮影。
深圳人才公園。南方日報記者朱洪波攝
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環境的競爭。2016年以來,深圳陸續出臺實施“81條”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工作條例等,構成了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同時制定實施留學回國人員創業資助、博士后科研資助、“人才安居”、鵬城杰出人才獎、產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獎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這些政策與措施,與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貫穿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激勵、服務全過程。
而眼下,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出臺,深圳正進一步加碼人才引進力度,不僅實現“人才引進業務秒批”辦理全覆蓋,2019年還將安排產業發展與創新人才獎、人才安居工程等各類人才專項資金76.7億元,同比增長43.6%,并進一步加大人才住房投入力度,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記者】杜艷
【攝影】魯力朱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