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第一天,營商環境就成了許多地方最熱的詞。
這一天,上海市召開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這一天,成都召開了“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動員大會”。這一天,長期穩居中國縣域經濟“龍頭”的昆山發布23條優化營商環境的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城市,并不是因為營商環境落后才發力,恰恰相反,這些地方的營商環境一向為人稱道。拿上海來說,去年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中國排名從78位大幅提升至46位,首次進入世界前50位,其中上海作為參評樣本城市,占中國權重超過一半。再說成都,去年成都GDP增速高達兩位數,在中國城市GDP萬億俱樂部中,發展的速度和質量非常引人矚目。而昆山不僅是中國縣域經濟的帶頭大哥,“昆山服務”更是響當當的城市名片。
開年第一天,這些營商環境可圈可點的城市不約而同地把發展的目光聚焦到營商環境上。充分說明,對中國的城市而言,營商環境已經成為決定未來發展興衰成敗的取勝之匙,只有在營商環境上自我加壓,自我革命,城市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獲得生機,保持優勢。
看看這些開年第一天就發力奔跑的城市,為優化營商環境,拿出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上海提出,要在一年前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全市行動方案的基礎上,拿出優化營商環境2.0版方案,聚焦減時間、減環節、減費用,實現營商環境全面提升,全面進步。成都把2019年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并下發了《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的行動方案》及配套行動計劃。昆山則通過《昆山營商環境白皮書》,發布了23條新政與10項配套措施,將“昆山服務”提質提速。
開年之后,本報連續兩天刊發了“堅定不移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專題報道,不管是民營企業家還是經濟專家,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觀點,通過改革,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積極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進民營經濟降成本、增效益、促轉型,才能讓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特別是2018年以來,深圳相繼出臺了多項舉措,深圳營商環境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日益增強,使得民營企業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增長。
然而,面對兄弟城市開年第一天的舉動,深圳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自滿和懈怠。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在于改革,兄弟城市的改革一日千里,深圳稍稍放松,改革優勢就會被迅速趕超。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有足夠的警覺。
今年年初,市委全會明確提出,深圳要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力爭達到相當于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經濟體營商環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新春伊始,我們要對照這一目標,拆分指標體系,明確改革任務,把兄弟城市你追我趕的態勢視為發展的動力,直面問題攻堅克難,把“硬骨頭”一個一個啃下來,讓深圳的營商環境改革能擔得起先行示范區的責任,讓深圳的營商環境盡快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報評論員苗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