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深圳市心理服務協會在”深心協”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心理師養成計劃(標準)》和注冊流程,為“無序的”心理咨詢師培訓市場,打出了一縷聚光。
根據《標準》的描述,心理師干預能力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基礎理論、心理干預技能的學習,獲得專業學科文憑,和職業培訓的結業證。這只是獲得了進入心理服務行業的“敲門磚”,有了深造的可能。隨后還需要綜合的職前督導訓練,融合見習實習的部分功能在其中,尤其是案例模擬訓練。
臨床執業積累,努力做到見多識廣,豐富心理干預的經驗和閱歷,才可能能達到”注冊心理師“的標準。最高的認證級別是“注冊心理督導師”。心理師職業以非藥物心理幫助為基本職業特點,包括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社工師(心理學方向)、心理科醫師等。
據深圳市心理服務協會會長鄒光宇教授介紹,《標準》的發布,并提供“南方心理師注冊系統”能力評價服務,旨在促進心理服務職業的標準化,規范化、有序發展,也可以為社會大眾提供對心理服務能力和品質的識別參照。制定”心理師養成計劃標準“的依據是《中國職業大典》、《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標準》和《深圳經濟特區心理衛生條例》等。
深圳市心理服務協會2017創立
深圳心理咨詢行業協會2008創立
督導研修學員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