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微實事”聚焦于社區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熱切希望解決的惠民項目。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截至第三季度,我市今年累計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12026件,遍布深圳各個社區。
民生問題,往往就存在于家門口、眼皮底下,雖是細枝末節,卻是民眾感受最深、關切最重之所在。那些看似細微、瑣碎的民生問題,放到民眾身上就是最為關心、迫切希望得到解決的急事、難事。在這個角度上看,民眾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能否得到及時處理,同樣深刻影響著民眾對“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獲得與感知。
民生工作要想見成效,就必須精確對準民眾訴求,切切實實把事情辦到民眾心窩里。而“民生微實事”的最大特點就是接地氣。傳統模式下的民生建設多是“自上而下”進行。政府雖然投入不少,也做了很多工作,但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參與度卻不高,這既導致資源的損耗,也讓民生項目的“民生性”大打折扣。而如今“民生微實事”采取“百姓點菜、政府買單”模式,從微實事的遴選到事后的評價,完全由民眾發聲、民眾選擇,這在精確識別民眾身邊的急事難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同時,也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的熱情。
進一步講,“民生微實事”是深圳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民生微實事”充分激活了基層各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利用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民生政策的導向功能,吸引社會資金、智慧和力量共同參與到社區管理服務過程,從而搭建起一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平臺。“邀請專業教練為居民帶來健身服務課程,健身熱潮滲透到社區各個角落”“為了讓社區高齡、獨居、空巢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送菜上門的‘十元菜籃子’應運而生”,這些暖人心、順人心、聚人心的服務,都離不開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可以說,“民生微實事”充分彰顯了多元共治、共同參與的精神內核,促使政府管理與社會參與、社區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更為緊密。
宏偉的改革理念往往在民眾身邊的小事上彰顯。民眾關注的事情就是改革的急事和大事,也只有做好民生“小事”,方能成就發展大事。從這個角度講,“民生微實事”契合了新時代發展思想的要義: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一座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必然是一座執著于民眾身邊“雞毛蒜皮”的城市。希望“民生微實事”有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既更好助力深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斷為深圳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