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新聞>圳見>

走在最前列 奮勇當尖兵——寫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條評論立即評論

走在最前列 奮勇當尖兵——寫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深圳要以怎樣的方式致敬這個偉大的時刻?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深圳要以怎樣的方式致敬這個偉大的時刻?深圳人給出的答案是: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深圳擔當,新時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離京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他在深圳向世界宣示了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信心和決心。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總書記再次來到廣東,來到深圳,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面對如此宏大的新時代使命,深圳旗幟鮮明,態度堅定,繼承和發揚前人“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魄力,直面改革開放中遇到的難點、堵點、痛點,以舍我其誰的擔當,搭起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四梁八柱”。

使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改革開放4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年,深圳最大的擔當,就是肩負起了先行先試的使命,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探索道路,創造經驗。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仍是這樣。

新時代,深圳一直在探索實現新使命的新內涵、新載體。2017年8月,深圳首次提出打造“六個先行區”。2018年1月,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到2020年,深圳將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代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經濟特區,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全新要求,深圳立即響應:要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上走在最前列。2018年10月,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又賦予深圳新的光榮使命,深圳進一步提出,要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

從“先行區”到“先行示范區”,多了“示范”二字,意味著更大的擔當,意味著深圳的先行先試不只是一騎絕塵,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如何當好示范,如何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發揮更大更好的引領帶動作用,把深圳建設成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和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通過深圳這個“窗口”,彰顯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

坐標:全面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標準

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定會具體體現為一批重要城市的崛起。一個國家的領先,一定少不了擁有幾座特色鮮明、地位卓著的全球城市。成為這樣的城市,是深圳的夢想,更是深圳的擔當。

2018年1月,深圳首次提出“全球城市”的定位:全面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標準,對標香港、新加坡、紐約、倫敦、舊金山、東京、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對照全球各領域最好水平謀劃推動工作。到本世紀中葉,深圳要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全面、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深圳的城市發展雄心已然昭示天下——深圳已經不再滿足于成為功能性的世界先進城市,而是瞄準更高標準的全球頂級城市,在所有的城市功能上對標“頂尖”,在各種城市軟實力上對標“頂尖”,實現從“追隨模仿”到“創新引領”、從“單項冠軍”到“多項全能”的轉變,真正成為全球城市版圖中的“璀璨明珠”,成為一個代表中國能在諸多領域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就在幾天前,深圳發布“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規劃,為深圳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動力:以“全鏈條創新”打造創新之都

邁向全球城市,深圳需要全面發展,但更需要取勝之匙。這把取勝之匙,就是創新。創新,是深圳實現理想的動力,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創新是第一動力,強調創新的城市數不勝數,深圳的創新如何能成為取勝之匙?深圳的回答是,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依法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或者叫全鏈條創新,就是要對標硅谷,打造一個整體上不弱于硅谷,局部強于硅谷的創新生態。具體地說,就是要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達到硅谷的水平,在成果產業化方面超過硅谷的水平。這就是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含金量。

如今,圍繞這個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深圳都拿出充滿前瞻性的實施方案。比如說,深圳正在持續引入國際國內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比如說,深圳與清華大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比如說,深圳正在進行的史上最嚴知識產權立法;比如說,深圳全力打造“人才特區”廣聚天下英才……有了這樣的踏實之舉,日拱一卒,終成大事。

環境: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榮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否擁有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必須給出的答案。

營商環境,涉及的內容很多,深圳把復雜的內容簡化為四個“最”: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市場最具活力、綜合成本最佳。實現了這四個“最”,離國際一流不遠矣。

服務效率最高,就是要通過改革,減少企業和政府打交道的痛感。通過“審批不見面”改革,讓審批通過網絡手段解決,甚至成功實現“秒批”。通過“最多跑一趟”改革,讓必須見面的事情只跑一趟。

管理最規范,就是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深圳在各類法治政府的評選中,屢獲殊榮。正是有了法治化的環境,深圳企業發展才不斷呈現良幣驅逐劣幣的好現象。

市場最具活力,就是打造企業至上的市場化環境,通過以市場為導向的“有形之手”和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無形之手”,讓市場來選擇最優企業。當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不斷從市場冒出頭來,成為引領行業發展方向的弄潮兒,大家自然明白什么是最有活力的市場。

綜合成本最佳,就是在不具備地價、房租、人工等顯性成本優勢的前提下,通過適度降低顯性成本,大力降低隱性成本,形成與產業結構相匹配最佳綜合成本。2018年11月,深圳為降低工商業用電成本推出的高達百億元的電費資助政策。2018年12月,深圳出臺《關于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為了減負降成本、新增信貸、新增發債、設立平穩發展基金推出“4個千億”計劃。這些舉措,讓企業拿到“看得見的實惠”。而不斷深化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系統性綜合配套改革,更是大幅度降低社會交易總成本。

開放:把大灣區建設抓緊抓實辦好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深圳在大灣區建設中擔當怎樣的角色,發揮怎樣的作用,將直接決定深圳全面擴大開放的歷史站位。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抓緊抓實辦好,深圳要充分發揮兩大優勢,為大灣區建設作出關鍵貢獻。

一是發揮制度創新優勢?;浉郯拇鬄硡^與全球其他灣區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區、四個核心城市”,大灣區之內,法制、行政、經濟、市場、規劃等方面存在多個模式。而把制度差異轉化為制度優勢,恰恰是深圳的特長所在。在前海,在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為實現資本通、商品通、人才通、規則通、產業通,已經進行許多開創性的制度創新,這些創新可為大灣區建設提供許多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二是發揮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優勢。最近,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讓深港兩地交通幾乎實現同城化。接下來,深圳要盡快建成蓮塘-香園圍口岸,加快深中通道建設,推動深珠通道盡快落實。與此同時,深圳要攜手香港,推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深港科技創新特別合作區建設,讓河套地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讓科技創新協同合作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

合作:把深圳的發展量能傳遞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要通過先行示范和更緊密的區域合作,既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也把深圳的發展量能傳遞出去,帶動更多地區高質量地奔小康。

重中之重,是要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全力做好中央和省交給深圳的6省(市、區)34個縣(市、區)對口幫扶任務。要把深圳的產業優勢和對口幫扶地區的土地、勞動力和資源優勢結合起來,這讓脫貧攻堅戰成為一場雙贏的戰役。

同時,深圳要主動服務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要把深圳“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的發展戰略和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戰略實現對接,以打通戰略通道為重點強化對外輻射。厚植多年即將在全新體制下再出發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更將為深圳提供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合作才能共贏。只有合作,才能不斷拓展深圳的發展空間。只有合作,才能把深圳的創新發展量能傳遞到更廣大區域,更好發揮輻射、示范、帶動作用。

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圳正以新擔當引領新發展!

深圳商報編輯部

[責任編輯:鄭曉鵬]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欧美性爱在线免费精品 | 亚州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 色综合久久综合国产精品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 | 日韩激情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