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10月31日訊(記者 林玟珊 胡津瑋 蘇延丹 劉斐斐 實習生 張林羽 通訊員 吳銳嬋)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值此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成立十六周年及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深圳市建筑工務署(以下簡稱:工務署)于31日舉辦設計高峰論壇暨成果展。現場發布了《深圳設計宣言》;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在內的16人被聘為智庫專家;同時,16年來工務署主導設計的重點項目成果被展出。據介紹,工務署成立16年來,已累計完成投資1121.57億元。
活動現場
工務署“開門搞設計”接受社會各界檢閱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剛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王剛表示,建筑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先導和靈魂,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力量。作為我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的城市,深圳著力營造開放包容、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積極探索創新建筑設計招投標模式,廣泛開展高水平的建筑設計競標,推動建筑設計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設計高峰論壇上,王剛還表示,市建筑工務署作為市政府工程建設的管理者,成立16年來成功打造了會展中心、大運中心、深圳灣公園等一大批優質精品工程,為深圳建設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作出積極貢獻。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署長喬恒利則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對工務署和設計中心近年來設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市建筑工務署“開門搞設計”,接受社會各界檢閱,征詢和聽取各方意見的一個良好契機。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署長喬恒利發表演講
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作主旨演講
設計高峰論壇上,何鏡堂、崔愷、孟建民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將分別作主旨演講。何鏡堂演講主題為《嶺南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他指出,一個好的建筑要融合地域、文化、時代三點,常常是從地域中挖掘有效基因,從文化的層面深化和提升,與現代科技和觀念相結合。換句話說就是山水是統一的有機整體,這也是他對嶺南建筑創作的基本思想。“嶺南建筑體現了與自然的融合,與環境的適應,與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一種務實的,求新的創作方向。”何鏡堂說道。
除了何鏡堂發表演講外,崔愷院士也做了《創造有活力的集約校園》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當今中國正處于城市化高度發展的階段,城市人口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如何在城市土地愈加緊缺的當下,打造“高效、開放、復合”的校園,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何鏡堂院士發表演講
崔愷表示,打造“高效、開放、復合”的校園,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式嘗試。首先,是從傳統園區式校園向緊湊集約式校園的轉變,目前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就屬于緊湊集約式校園,這類設計非常適合深圳;另外,他還建議從單一功能教學空間向復合型創新空間的轉變,讓學校不僅能學習,還可實現喝咖啡看電影的功能。
在主旨演講環節的最后,孟建民院士作主題為《醫療建筑的本原設計觀》的演講。孟建民表示,醫院建筑是以“功能性”為根本的復雜建筑類型,一個好的設計結果是由深層次的系統邏輯所決定的。他現場闡釋了“本原設計”理論,詳細介紹在此理論指導下的醫療建筑系統觀,并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對醫療建筑的迭代發展進行總結。他指出,在第一代傳統型醫院的基礎上,醫療建筑設計大致經歷了三次迭代更新: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型醫院;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代表的第三代生態型醫院;以寧波市杭州灣醫院和深圳灣國際醫療中心為例介紹了現在最新的第四代智慧型醫院。
16位業界翹楚被工務署聘為智庫專家
設計高峰論壇上,12位年輕設計師代表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發布了《深圳設計宣言》。宣言稱,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將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用戶導向、共建共享”;遵循“安全耐用、經濟舒適、美觀大方、低碳生態、適度超前”;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力爭實現“理念引領、技術引領、品質引領”,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深圳建筑,助力深圳建設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另外,高峰論壇上,16位業界翹楚被工務署聘為智庫專家,其中包括何鏡堂、崔愷、孟建民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13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被工務署聘為智庫專家
多名業界翹楚被工務署聘為智庫專家
重點項目——深圳市大鵬新區人民醫院
工務署16年重點項目成果展出
除了設計高峰論壇外,此次活動還有另外一個重頭戲——工務署設計成果展。該展從今日起,至11月3日向公眾開放,市民可前往深圳市民中心觀看。
據介紹,本次設計成果展,以項目名錄、效果圖、模型、方案文本、視頻等形式,展出了工務署16年來(尤其是近1年)主導設計的涵蓋教育、醫療、民生、文體公園、市政交通、行政業務等重點項目成果。
工務署設計成果展
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副主任冼寧表示,展廳分為項目分布地圖、設計名錄編年史、重點項目展墻、項目文本長桌陳列、項目模型、個案展示六大板塊。其中,項目分布地圖區域可直觀了解工務署成立十六年來的重點項目分布;設計名錄編年史區域逐年、分類呈現工務署2011到2018年所有中標設計項目,并有深圳簡圖標注位置;項目展墻區域主要以圖片為主,展示關于教育、醫療、民生、文體公園、市政交通、行政業務的重點項目;項目文本長桌陳列中標代表設計項目說明書,可以看到建筑背后的很多故事。
掃二維碼,720°全景看展覽
以世界眼光建政府工程 成立16年完成投資超千億
據介紹,作為政府工程的“大管家”、建設者,工務署成立16年來,已累計完成投資1121.57億元,先后斬獲國家、省市級獎項223項。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非常搶眼。
漂亮數據的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政府工程建設的專業部門,工務署不斷吐故納新,堅持以打造持續領先的政府工程管理機構為目標,在政府工程招標、設計管理、質量安全管理、材料設備管理和廉政建設等方面追求創新探索。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未來,工務署如何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改革,打造百年建筑?
市建筑工務署作出回答:進一步堅定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全面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深入推進政府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創新,建設精品政府工程,以更高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
部分重點項目成果一覽
今年計劃完成投資85.74億元
作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推行政府工程集中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創新成果——市建筑工務署肩負深圳政府工程建設的重任。自2002年成立以來,建成一批關乎城市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重大項目,如會展中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福田口岸、深圳人才園等。
截止目前,工務署共負責政府工程項目525個,其中完工307個,累計完成投資1121.57億元(含監管項目)。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223項,其中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市政金杯獎等國家級獎項37項,完工項目獲獎比例達到27%。
2018年,工務署負責組織建設的項目225個,其中在建項目84個,前期項目139個,監管項目2個。全年計劃完成投資85.74億元。截至9月底,實際完成投資54.2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63.25%,較去年增長8.53%。
蓮塘口岸、深圳市第四、第六、第七、第十二幼兒園、深圳市健寧醫院等36個項目計劃今年內完工;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市中醫院光明院區等84個在建項目推進順利。
大鵬新區人民醫院、深圳中學泥崗校區、觀瀾森林公園等40個項目計劃年內開工;深圳市圖書館調劑書庫、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二期等139個前期項目進展順利。
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效果圖
開展國際招標,以“世界眼光”建政府工程
為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政府工程,工務署于去年成立了工程設計管理中心,招募國際頂尖設計人才組成具有國際視野和豐富經驗的設計管理隊伍,對項目進行更加專業的前期管理和設計全過程管理,以“世界眼光”建設政府工程。
完善設計方案管控體系,建立項目組、直屬單位、技術委員會三級管控機制,在設計招標、方案優化、初步設計、主要材料選用等關鍵節點,對建筑、裝飾裝修、園林景觀等管控要點,以及建設過程的各個環節均要分級分類進行審查把關。
建立優秀設計團隊庫,征集優秀設計、咨詢團隊及專家信息,吸引國內外設計大師參與政府工程設計,目前工務署的知名設計團隊庫已達到200余家。
針對新型、創意型項目,在設計招標、方案調整等階段開展工作坊研究,將項目需求和方案做細做實;創新設計招標模式,院士引領設計品質,對重大項目開展設計方案國際招標,優選設計團隊,通過創新招標方式確定了清華伯克利項目中標人崔愷院士團隊,院士團隊領銜的設計方案均得到業界的贊譽,受到各界肯定。
加強現場設計管理,確保設計質量提升,在管控前端設計方案的同時,深入施工現場,定期組織項目組、設計單位現場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設計問題。同時重點把控選材定樣品質,促使設計質量提升,目前已在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銀葉樹濕地園、健寧醫院等項目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