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深圳評論>社會熱點>

余音繞梁:深圳文化創新無止境——寫在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閉幕之際

余音繞梁:深圳文化創新無止境——寫在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閉幕之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跨越國界,縱橫萬里,帶著文化共享、福澤民眾的溫度,演繹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全新升級的華彩篇章。

春天的深圳,除卻似錦繁花,還有傳世之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恢宏開篇,澎湃奏響。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700多位中外藝術家,在23天時間里為深圳奉獻了16場異彩紛呈的精品演出,集中展現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明交匯、文化交流、藝術交融,譜寫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諧共生、和睦共融的盛世華章。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浩瀚長河中,絲綢之路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為突破地域隔閡的文明長廊。今天,“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用音樂這種充滿張力的語言述說并書寫歷史,擁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時間的洪流中,藝術與文明得以永恒。

深圳傾力打造的“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是作為深圳市委市政府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在國內文化藝術領域所嘗試的率先垂范之舉,無論是立足于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主題音樂季概念本身,還是音樂季所具有的形式和規模,都堪稱史無前例。

誠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為音樂季發來的祝詞中所言:“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音樂季以展示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在音樂領域的特色和亮點,同時歡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音樂藝術團組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積極參與,以“交流融通、多元共生、合作共贏、共創未來”為原則,以海陸“絲綢之路”為音樂季主線,最終實現以交流展示促進合作,帶動和提升城市未來文藝領域的整體發展。

23天來,享譽國際舞臺的名家、名團、名作,將“一帶一路”的文化精華精彩呈現,令無數觀者為之傾倒沉醉。今晚,深圳保利劇院將奏響音樂季閉幕式音樂會,中國交響“國字第一號”——國家交響樂團將壓軸獻演,在中國著名指揮家、北德國家愛樂樂團首席客席指揮胡詠言的執棒下,以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一千零一夜》與葉小鋼的《長城》,為“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輝煌閉幕。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葉小鋼為鋼琴、聲樂、民樂及交響樂隊而作的大型交響樂作品《長城》,是其2001年專門為深圳所創作的原創曲目,作者基于對這個題材在新時代中的理解和感悟,2017年為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重新編曲。作品以長城這一中華民族宏偉壯麗的物質與精神的象征為題材,把宏闊遼遠的北國景色與我國多民族豐富的精神內涵融合在一起,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從《春天的故事》開始,深圳在每一個重要歷史節點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既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文化擔當,也是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標桿事件。深圳亦寄望以音樂藝術為紐帶,為“一帶一路”國際文化大合唱注入“深圳聲音”,并向世界清晰傳遞深圳的文化雄心。

余音繞梁,沉浸于饕餮文化大宴的深圳人,仍然不愿讓耳朵醒來。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跨越國界,縱橫萬里,帶著文化共享、福澤民眾的溫度,演繹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全新升級的華彩篇章。

高端文化盛事點亮了“一帶一路”的文化之“眸”。著名音樂家葉小鋼評價:音樂季提供的不僅是高端演出,更是對未來的想像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賀信表達:這是深圳創新與活力的重要標志。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城市音樂節比比皆是。“音樂節可以成為一座城市胸前的文化‘徽章’。人們來到你這座城市不僅僅是為了美景和購物,更重要的是享受文化的感召。一個有影響力的音樂節,將為城市的現在和未來注入活力。”

確立城市文化品格、彰顯城市文化氣質,這正是深圳決意舉辦和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規格國際藝術盛會的初衷之一。很多親臨國際音樂季現場的觀眾感嘆:30多年前的深圳,是國人眼中的文化沙漠,如今,沙漠已成綠洲——這綠洲水土豐沃,草木葳蕤,陽光雨露不斷,自體營養不絕。

深圳文化的崛起,得益于持續不斷的創新。當文化成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文化創新,重在格局與思路。深圳文化創新,向來注重城市精神的構建,以外樹形象、內聚人心,為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內在動力。構建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城市精神體系,這是深圳文化創新的大格局與大思路。落筆于此,深圳始終先行先試,文博會、讀書月、創意十二月等深受市民喜愛的文化品牌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直入人心,影響深遠。

文化創新,必須先聲奪人,出奇制勝。去年1月,《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出臺,這是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制定未來五年文化發展的總體實施方案,夯實基礎,補齊短板,謀劃長遠,創新發展,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尤其特別的是,這份方案致力于以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形成“看不見、摸不著”的城市文化影響力,基本上都是“干貨”實招,不僅清晰描繪城市未來的文化藍圖,亦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具體實施路徑。

文化創新,除了力度之外,更需有高度和溫度。深圳文化創新的很多舉措和設想都是在全國率先探索,如構建以國際先進城市為標桿的文化品牌體系,結合城市特色創立系列品牌文化節慶,從而實現月月有活動、全年都精彩;構建以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既打造十分鐘文化圈,也規劃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標志性文化設施……“深圳要用包容、人文的城市文化發展,讓你有滿滿的獲得感。”決策者的高度和力度,激發出暖暖的溫度,傳遞出市民享受文化大餐時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文化創新,難在敢想,貴在堅持。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曾公開對記者表示,《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是未來五年深圳宣傳文化工作的總抓手,要按照“認準一個目標,實施一套方案,構建五大體系,一年干幾件實事,堅持數年,必見成效”的工作要求,在抓落實上下功夫,在出成效上見水平,積小勝為大勝,努力建設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文化創新,立足傳統、突破傳統,依托現實、推動變革,只有堅持不懈,方能有所成就。深圳文化創新本質上是“軟實力”創新,培植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基礎,也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持續發展的城市意志和城市戰略,必將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導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深圳文化創新的最終追求,是以人為本,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進民眾文化福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在賀信中對深圳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表示高度贊賞。他認為,“一帶一路”音樂季的舉辦是深圳這座城市創新與活力的重要標志,具有廣闊前景;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的重要一員,深圳“在藝術成就、人文發展和文化多樣性方面為全球樹立典范”。“我們知道深圳是‘設計之都’,可能將來可以說深圳是‘音樂之都’。”經濟為舵,文化揚帆,深圳文化創新永無止境!音樂季奏響的鏗鏘之音,也將在中國夢與世界夢交相輝映的“一帶一路”上傳遞得更加深遠。(魯軍)

[責任編輯:譚銘碩]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中国国产一级精品片免费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中文 |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