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跨行教師 60%教授MINT學科
為應對教師短缺危機,德國政府采取多種應急措施,如返聘退休教師、從文理中學借調教師、從其他類型教育機構“挖人”、縮短見習期和降低錄取標準等,巴伐利亞州甚至在教師招聘中降低教師資格考試均分要求。其中,跨行教師因所需培養時間相對短、專業素養相對高、工作潛力相對大,成為應急措施的首選。
據了解,德國中小學校的正規教師需要在大學完成師范教育,之后參加第一次國家考試,通過后進入見習期,并在兩年后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通過之后才可以持證上崗。這一流程通常至少需要7年。然而,自2009年4月《下薩克森州公務員法》修訂引發各聯邦州公務員法修訂潮以來,師范教育和第一次國家考試證書不再成為通往教師行業的獨木橋。未滿35歲的跨行教師憑借相關專業的大學學歷以及一定的非正規或體制外的教學經歷,即可申請見習教師職位。
為了讓跨行教師更好地適應新崗位,學校為他們提供入職與在職培訓。進入見習期的跨行教師平均每周須額外接受9小時的培訓,學習內容以教學法為主,同時還需學會如何準備課程、如何應對課堂意外事件、如何與家長溝通等。這一階段的跨行教師須承受巨大壓力,平均每周工作時間長達50個小時,他們不僅要承擔教學工作,還要定期聽課、接受培訓、參加考試。兩年后,跨行教師與科班出身的見習教師共同參加第二次國家考試,通過后即可正式跨入教師隊伍。
入職后,多數跨行教師教授MINT學科。據統計,2015年招聘的所有跨行教師中,近60%成為MINT學科教師。
在德國中小學校,MINT學科是師范生輟學率高以及教師短缺的重災區。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德國MINT學科教師存量還會大幅縮減,估計減量為目前的一半。為解決這一問題,德國電信基金會曾在2011年斥資450萬歐元,以促進高等師范教育機構MINT學科教師培養。相比而言,在專業領域工作多年的跨行教師在學科知識和實踐經驗方面已具備很大優勢,MINT學科恰恰以應用性和體驗性見長。對此,有相關人士表示,只要強化跨行教師質量保障機制和可持續在職培訓,那么,跨行教師既是對德國教師行業的補充,又是對教師職業和學生學習體驗的豐富。
關注在崗教師健康 科學預測師資需求
對于跨行教師的興起,德國中學校長聯合會擔心過多聘用跨行教師會使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數學能力下降。德國教育工作者工會也對跨行教師持保留態度,視其為一種緩兵之策。但萬全之策不只要按教育發展所需培養適量的合格年輕教師,還需關注在崗教師的健康問題,出臺相關方案幫助教師減壓。
德國醫療保險公司DAK董事會成員安德里亞斯·施托姆表示,德國至少有80萬教師“急需獲得相關幫助”,校方及教育主管部門應意識到教師日常工作中的各類壓力源。DAK資助的另一項《中小學健康情況調查》顯示,近年來,絕大多數學校都在積極為學生減壓,然而,只有9%的學校意識到運動減壓對教師的必要性。“只有老師保持健康,才能向學生傳授健康的生活方式?!笔┩心繁硎荆7綉撛诠ぷ鲿r間內給教師更多運動機會,提供健康飲食,并定期展開必要的心理輔導。慕尼黑工大預防醫療和運動醫學中心負責人馬丁·哈勒教授則建議,公立學校應該把某些日常工作交給非教職人員,保障教師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安靜的工作環境,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安心備課、批改作業,與學生建立信任。
此外,教師的后備人才儲備需要提前5至8年展開,這就需要對未來教師需求量進行準確預判。
然而,有相關人士表示,預判存在一定的難度,僅德國各州文教部部長聯席會議和權威專家對2025年學生總數的預測就相差百萬。一方面,從出生人口的數據大致可以推算未來的學生數量,但德國的出生人口經常經歷較大波動,比如2016年的新生兒就比2015年多出5萬人;另一方面,歐盟人力資源跨境自由流動帶來的外來務工人員未成年隨遷子女、移民未成年隨遷子女以及未成年難民三個群體的人數既難以估算,更難以預測。(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