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學家不建議上班族炒股話題沖上熱搜,也引發大量網民探討。
8月13日,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再次談到上班族炒股,他表示:“上班族炒股真的很難賺到錢,實話實說,‘小白’進入市場,相當于拿著大刀長矛沖進重機槍陣地。”
上班族炒股本金少風險大
此前一檔節目里,管清友稱不太建議上班族買股票。言論一出,立即引發熱議。管清友坦言:“本意是提醒一般投資者注意風險,因為炒股真的很難賺到錢。我不是建議辭職炒股,也不建議下班以后炒美股。”
管清友不建議上班族炒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本金太少,即便炒股賺錢也很少,而且牽扯大量時間精力在股票市場上。“各位回顧一下,有多少人在股票市場賺過錢?”第二,管清友認為,股票市場風險很大,“小白”進入市場,相當于大刀長矛沖進重機槍陣地,生存的幾率非常小。和機構、專業投資者之間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怎么可能賺到錢。
第三,管清友認為,投資門檻其實很高,“連收入都提高不了,還想炒股賺錢,別難為自己了。”
上班族如何投資理財?管清友建議應盡快把第一桶金積累得足夠大一點,有更多、更豐富的專業知識,然后用自己的第一桶金去撬動你未來可投資的資產,用好杠桿,用適度杠桿,才能夠實現財富增值。
業內人士建議:炒股不如買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上班族炒股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數據,截至今年6月,A股B股投資者數量為1.88億戶,其中A股投資者數量超1.8億戶。投資者數量接近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業余炒股的上班族。在專業人士眼中,上班族炒股是否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投資理財方式?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表示,上班族是不適合炒股的。“血淋淋的事實證明,散戶炒股90%以上都是虧損的。”他不贊成股民直接進入股市搏殺和短炒。“股民投資有兩種替代方式參與到股市,一個是守株待兔、長期投資;另一個則是買基金。”他認為,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應守株待兔,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具有長久的耐心,等待牛市來臨,才可以以較低的風險在股市中盈利。“另一種方法則是買基金長線持有,不要把基金當做股票炒,持有基金的目的是長期投資。”他補充道,只有這兩種情況的證券投資,散戶才比較有可能賺到錢。
“A股的散戶化極大地約束了A股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董登新認為,因為散戶投資者的大量入場,導致市場無法形成長期投資理念,也讓公募基金無法履行長期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義務。“現在,公募基金變成了大散戶。”他建議A股市場去散戶化,讓A股市場真正機構化。“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情。散戶個人家庭應把資產和財富通過購買金融產品等方式,由專業的機構去打理。比如公募基金、保險產品、養老金產品等,都很適合購買。”他告誡廣大散戶:“直接炒股風險很大!大資金機構與散戶相比,在搏殺時有著更大的優勢,更容易獲得暴利。”
“不建議上班族炒股,對于經濟學家們來說,這是非常具有良知的一個忠告。”資深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表示,當下很多人鼓勵上班族炒股,卻并不在乎進入股市的投資者能不能賺到錢,不建議炒股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不過,這種說法也未必完全正確。”他認為,上班族的工資收入有限,僅靠工資來積累第一桶金是很困難的事情。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炒股變得越發方便,正是科技發展為上班族炒股創造了條件。“建議上班族不要炒股,這個建議并不適用于所有的上班族。”他總結道,對于安于現狀的上班族來說,可以不建議炒股;而對于那些充滿財富追求的上班族來說,炒股或許是其必不可少的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