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4月25日訊 中信銀行是國內最早推出老年客群專屬服務的商業銀行之一,經過十年耕耘,形成了“幸福+”老年客戶服務體系,“幸福年華,溫暖相伴”的老年客戶服務品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良好的口碑。
2019年,中信銀行將養老金融服務上升為全行戰略,與中國老齡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布局“個人養老資金籌備期”(初入職場至退休)和“個人養老資金運用期”(退休后)兩大階段的養老金融服務,打造高質量的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
踐行國家戰略,中信銀行全力支持老齡事業
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形勢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人口60歲以上占比16.8%,預計2030年占比24.8%,2050年占比上升至34.6%。每年超過500萬人步入退休階段。養老金融產品和退休財務規劃的需求持續上升。
2019年,是養老和老齡工作重大政策頻頻出臺的高峰年,老齡事業頂層設計加快推進,中國啟動各方力量建立完善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體系。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出臺;2019年9月29日,發改委等21部委聯合印發《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指出要提高健康養老質量。
2019年7月,中信銀行與中國老齡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同年10月,中信銀行李慶萍董事長作為企業代表,參加了全國“敬老月”啟動活動,并介紹了中信銀行積極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與規劃;同年,中信銀行出臺的《零售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將“前瞻性布局養老金融生態,打造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納入戰略規劃。
針對退休前后兩大階段,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養老金融
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負責人介紹了在養老金融方面,針對全生命周期的兩大階段布局。
“個人養老資金籌備期”階段(初入職場至退休),中信銀行已全面布局“三大支柱”。第一支柱社會保障領域,自1997年起就成為人社部社會保障資金的主要合作銀行之一;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及職業年金領域,服務全國825家企業年金業務,近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職業年金業務;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儲備領域,正在積極與人社部進行系統對接和產品研發。
“個人養老資金運用期”階段(退休后),以“幸福家有溫度”為服務理念,打造“幸福年華1+6”老年服務生態體系,構建50歲以上客戶高品質的養老生活?!?”即依托中信集團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和信托等方面的1個綜合金融平臺,“6”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游、老有所樂、老有所享6大特色服務,全面覆蓋金融、健康、學習、旅游、娛樂、精神文化生活等多個方面,構建高品質的養老生活。
搭建“幸福1+6”老年服務體系,上百萬老人享受服務便利
“老有所養”方面,中信銀行為老年客戶量身定制養老金融產品組合,包括老年客戶專屬的幸福年華借記卡、申請人年齡可延長到70歲的老年客戶專屬信用卡、可按月提前取息的月月息存款產品等,截至2019年末,老年客戶持有月月息產品余額近600億元。
“老有所醫”方面,為老年貴賓客戶配備7×24小時家庭醫生服務,VIP健康管家為老年客戶提供一位三甲醫院醫生、一位醫療顧問和一位白金顧問客服的專屬健康評估、健康資訊、微信問診等全天候服務,截至目前已有近12000名客戶使用了家庭醫生服務。
“老有所學”方面,攜手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啟動“幸福+”老年大學信息化行動,已在貴州、烏魯木齊等地區成功試點,超過3萬老年人享受了便利的線上報名、繳費和選課服務。出版發行業內首個《老年金融知識讀本》,作為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叢書及全國老年大學輔助教材,結合黨建活動走進社區,目前已免費向社區發放了2萬本,結合金融知識和健康知識,全年全國舉辦了萬場老年沙龍活動。
“老有所享”方面,近40萬老年客戶在中信銀行兌換了健康、超市券等的中信紅權益。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再次將服務升級到一對一的“幸福專線”。針對武漢等地區無法出門的老年人,設立直撥咨詢熱線,客戶可以在線上人員的指導下,轉賬、匯款、繳納各種費用,并享受到洗手液、消毒液等疫情專屬權益送上門服務,武漢500多位老年客戶呼入并解決了他們所關注的問題。
在談到未來養老金融戰略規劃時,中信銀行零售銀行負責人強調:“中信銀行將踐行‘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抓住國家大力發展養老三大支柱的政策和市場機遇,協同并整合中信集團和中信銀行的客戶、服務資源,發揮現有的‘幸福1+6’老年服務體系的先發優勢,戰略性推進‘養老金融’生態建設,致力于成為客戶養老財富管理的‘主辦行’”。(張瑋 楊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