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央企背景的股份制銀行,“我們用‘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支持服務制造業民企發展。”
近日,中國光大銀行(601818.SH)在深圳舉行“心系民營經濟聚力中國制造——光大銀行服務制造業民企發展座談會、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光大銀行副行長孫強做出如是表示。
光大集團提出了服務民企制造業的指導方針。2018年10月,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光大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提出服務民企要做到“四個一視同仁”和“三個提倡”。
隨后,光大銀行總行接續出臺多項支持民企、支持制造業的政策,包括:配置專項增量規模、給予貸款定價支持、優先支持制造業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開辟準入綠色通道等。
在座談會現場,來自晶科能源、恒力集團、三一集團、江蘇陽光、雙良集團、盛虹集團、威高集團、特變電工、寧德時代、格林美、合力泰、金光紙業等12家制造業民營企業出席。光大銀行為12家提供金融支持已超200億元,其中73億元是在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穩定制造業投資”決策部署之后新增投放。
10月11日,李曉鵬在工作例會上指出,下一步八項重點工作中,包括:要不斷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要加大在大環保、大旅游、大健康和新科技“三大一新”產業推進力度,建設好重點項目。
“產業+金融+科技”戰略布局制造業
“光大銀行積極構筑與制造業民企同舟共濟、同興共榮的生態圈,堅定不移支持促進制造業民企健康發展壯大”。
這是在深圳舉行的光大銀行服務制造業民企發展座談會上透露的信息。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穩定制造業投資,要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貸款。9月5日,金融委提出,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與實體經濟同舟共濟。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提出,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要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制造業”從未向今天這般被重點強調,多個地方宣布將制造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
如,9月,杭州召開全面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動員大會,到2025年,杭州全市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30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40家。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深圳,去年就開始規劃建設5G、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機器人等10個制造業創新中心。在深圳之外的廣東其他地方,今年8月末銀行業制造業貸款余額超過1萬億元,比年初新增近千億元。
金融實體經濟的血液,但制造業也面臨資產質量的壓力,對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如何將業務中心全面轉向先進制造業?
光大銀行的策略是,利用中國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通過“產業+金融+科技”的方式解決。
2018年10月,光大集團李曉鵬董事長提出服務民企的工作要求,即“四個一視同仁”和“三個提倡”。
所謂四個“一視同仁”,即信貸政策上一視同仁,不提高準入門檻;服務效率上一視同仁,不優柔寡斷;激勵約束上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產品創新上一視同仁,不左顧右盼。“三個提倡”,即提倡主動上門服務,提倡主動解決困難,提倡主動回應熱點。至此之后,光大銀行加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一年以來,光大銀行民企授信客戶在全行占比超七成,民企授信客戶數增速高于全行授信客戶數的增速,對民企的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增速,對制造業表內外授信余額也較年初大幅增加。
此外,光大銀行切實降低制造業融資成本。截至9月末,該行民營企業表內貸款加權利率、新投放普惠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均較年初下降。
這是怎么做到的?
光大銀行服務民營制造業企業的戰略布局是,依托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通過協同聯動和管理創新積極強化綜合化經營,以“產業+金融+科技”的模式為基礎框架建立協同運行機制,加強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交流。
通過上述模式,光大銀行運用全產品線、全服務渠道滿足制造業民企的投融資一體化需求,實現由“單一產品銷售”向“客戶綜合經營”模式轉變,由“信用中介”向“服務中介”轉型,不斷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商行+投行”支持制造業
對公業務一直是光大銀行的傳統優勢。
截至9月末,光大銀行投向國家重點支持區域、戰略區域內在表內外授信在全行授信的占比超三分之二。
實際上,隨著金融深化,制造業資金需求已不僅是信貸,而是覆蓋結算、供應鏈融資、債券發行乃至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的綜合要求。
例如,對于制造業“走出去”,就需要銀行有跨境聯動服務能力。
9月25日的光大銀行服務制造業民企發展座談會上,一位新能源制造民企代表指出,其母公司已在美國上市,光大已在該公司投放經營性貸款及信用證,未來對國際結算及外幣衍生品業務有需求。另一位工程機械制造民企代表指出,作為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在工程機械按揭貸款、銀行承兌匯票、融資租賃等方面已與光大有著深入的合作,未來對債券、資產證券化、企業并購等方面有需求,企業國際化發展也需要金融支持。
光大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及“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開始實施境外機構發展戰略。經過四年多努力,光大銀行已設立香港分行、光銀國際、首爾分行、光銀歐洲、盧森堡分行及悉尼分行,逐步搭建、完善境內外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平臺。
這種綜合服務能力體現在總分支、境內外、集團內的跨境金融聯動中。
在一筆去年的跨境業務中,光大銀行聯動了總行、北京分行及經辦支行、香港分行和光銀國際,涵蓋并購貸款、境外發債、外匯交易和投行業務衍生存款等業務,運用“商行+投行”經營模式,橫向聯通信貸、投行、資金等業務,幫助企業與國際市場順利對接。
近年來,圍繞核心企業,供應鏈融資是支持制造業產業鏈的一把利器。
貿易金融是光大銀行財富管理的一張創新名品及基礎性對公業務,光大銀行可以滿足產業鏈上下游,從核心企業到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2018年,光大銀行在推出“陽光融e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布“陽光供應鏈”,幫助企業在結算、融資、擔保和資財等領域實現財富管理,其中,“陽光融e鏈”提供全流程電子化保理金融服務,“陽光保函”包括工程類保函、貿易類保函、關稅保付類保函、融資類保函等多維度金融服務。
例如,在座談會上,一位石化民企代表指出,公司擁有3家上市公司。與光大銀行此前信用證融資合作較多,未來將在流動資金、貿易融資及項目融資方面擴大合作。一位空調制造民企代表指出,光大銀行在該公司3家子公司授信額度已全部投放完,將繼續推進供應鏈普惠金融線上融資。
9月26日,光大銀行全資控股的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光大理財”)正式開業落戶青島,成為全國首家開業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了光大財富管理3.0的新時代。光大理財可以為企業提供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咨詢等資產管理相關業務。
實際上,除了信貸類業務,包括境內外上市輔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直接投資、并購重組等,也是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的優勢之一。
僅就光大銀行而言,截至9月末,該行共發行債券規模近2470億元,聯席主承銷中央匯金公司200億元中期票據。
這一支持制造業的綜合金融能力,更在于為制造業提供全流程金融方案。
例如,在座談會上,一位新能源電池制造廠商財務總監對著光大銀行副行長孫強一一道來:該公司上市后,有著全方位金融需求,包括上下游的供應鏈融資、境內并購貸款、境外設立生產基地融資、跨界匯率掉期和利率掉期等衍生品、境內外資金融通等。
專項額度+綠色通道
今年10月12日,李曉鵬在光大銀行全行旺季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積極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繼續加大對制造業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四個一視同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不斷降低小微企業融資實際利率,為國之所需貢獻己之所能。
對于具體措施,在深圳舉行的光大銀行服務制造業民企發展座談會透露,該行將持續加大對制造業民企的政策優惠,確保服務制造業民企落到實處。
為此,光大銀行將配置專項貸款額度。將貸款到期騰出的規模優先用于支持制造業貸款投放,并額外配置專項增量規模用于加大對制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優先支持投向先進制造業領域、國家重點戰略區域建設、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客戶的項目。優先支持制造業企業中長期貸款需求。
此外,對制造業民企給予貸款定價支持,降低融資成本。對符合監管和當地自律機制要求及銀行風險管理要求的制造業項目,其人民幣貸款定價可按不高于當地股份制銀行同業可比水平進行安排,擇優予以支持。以支持民營經濟為主的普惠金融,完成“兩增兩控”指標,貸款利率進一步優惠。同時,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的監管收費政策,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9月4日,光大銀行結合中國企業家協會最新公布的民營制造業企業500強名單,將210個優質客戶納入重點支持制造業企業第一批名單給予優先支持。
支持制造業需要相應的制度配套,改善考核機制。
為此,光大銀行將完善盡職免責制度。該行已經制定了《中國光大銀行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盡職免責實施辦法(試用)》,明確對民營企業全流程授信業務工作人員及負責人在服務民營企業過程中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和免責條件。
光大銀行將結合制造業民營企業特點,在產品準入、審查審批、利率定價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適度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經濟資本占用調節系數。對于優質民營制造業企業授信合作,通過對分行簡政放權,提高業務效率,給予最大限度支持。(通訊員 樓蓉 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