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日前,中信銀行發布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末,中信銀行總資產突破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90億元,增幅達6.9%,全年實現凈利潤445億元,增長4.6%,為近五年來最大增幅。
發布會上,中信銀行表示,2018年,中信銀行推出的“中信大腦”已初步具備為零售、對公、托管、合規等多領域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中信銀行與百度聯合創立的百信銀行在高科技領域積極探索,開業第一年總資產規模即達到359億元。
“中信大腦”應用前景可期
中信銀行表示,目前已經將金融科技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客戶經營、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渠道一體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業務服務能力和客戶體驗。
報告期內,中信銀行科技投入約35.8億元,在持續夯實信息科技基礎設施的同時,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工智能應用上,中信銀行在股份制銀行中推出首個AI金融服務平臺—“中信大腦”,開始為客戶提供“千人千面”精準營銷服務,支撐的貸發借AI外呼營銷成功率是傳統外呼效果的16倍,“中信大腦”已初步具備支持銀行智能化交易、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服務、智能運營等多領域智能化應用和服務能力,未來應用前景可期。
區塊鏈應用上,中信銀行聯合同業建立了國內銀行間最大的區塊鏈合作生態,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累計交易額已突破百億元。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上,該行自主研發了金融級分布式數據庫,并與合作者共同擁有多項國家專利,X86服務器部署同比增長30%,53%的應用已遷移至云平臺,系統部署效率提升20%以上。大數據研發應用上,中信銀行大數據平臺已搭建10個技術組件和23類業務應用,分布式存儲能力同比增加60%,每天大數據平臺處理消息數平均達4億條,處理能力提升40%。
此外,中信銀行以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引領金融科技發展,以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經營發展賦能。中信銀行出臺重大創新激勵、技術序列快速晉級、IT融合式團隊派駐制等系列制度,提質、提速和激發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內生動力和內在活力。面向未來啟動實施八大轉型項目,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和信用卡系統“云架構”遷移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企業級開發平臺、數據分析云平臺、混合IT基礎平臺、測試服務云平臺等基礎架構轉型項目群建設符合計劃預期,部分功能投入實用。加大全行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研發,整合大數據、AI算法、應用模型管理,推出架構驅動的企業級人工智能應用平臺—“中信大腦”。
百信銀行“金融業務+金融科技”雙引擎
作為中信銀行與百度聯合創立的百信銀行,2018年是中信百信銀行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
過去一年,中信百信銀行實現高速度、高質量發展,資產規模為359億元,用戶突破1,200萬,為400多萬個人用戶和58萬小微企業主在線發放近800億元普惠貸款,資本充足率、撥貸比、撥備覆蓋率等各項指標符合監管標準。
報告期內,中信百信銀行全面夯實了科技、數據、產品、渠道、流動性等基礎能力;提升了智能風控、智能賬戶和智能服務等三大核心能力;戰略進程全面提速,已經開始布局平臺化發展,同時由“金融業務”為主升級為“金融業務+金融科技”雙引擎發展;戰略與組織由1.0升級為2.0,向平臺化發展、生態化演進;采用了“KPI+OKR+價值觀”的考核評價體系,市場化運營初見成效;具備了平臺化發展能力,信貸資產實現快速流轉,戰略進程全面提速;形成了“誠信合規、簡單高效、創新創業、市場引領”的百信特色文化,市場化文化彰顯活力。中信百信銀行“O+O”、“B+B”(線上+線下,商業+銀行)的開放銀行發展模式經受了市場檢驗,得到了用戶的肯定。2018年11月22日,在銀保監會指導下,中信百信銀行正式對外發布“百信模式”,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中信銀行表示,未來將加強金融科技創新,通過建立重大創新和科技創新專項獎勵機制、為科技人員搭建類互聯網式晉升激勵機制、構建信息技術與業務融合式團隊工作模式等措施,促進金融與科技在思維、理念、業務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融合。(張瑋楊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