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金融>金融生活>

行業專家學者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金融深度融合發展走出新路

行業專家學者熱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金融深度融合發展走出新路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特區報2019年3月7日訊 在昨日召開的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近百位專家學者、銀行機構以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齊聚,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方向建言獻策。在他們看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需要疏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其中金融的互聯互通、深度融合非常關鍵。因此,需在立足灣區實際基礎上,通過借鑒國際經驗,積極穩妥實踐,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走出新路。

民生金融為重要切入點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離不開建設統一的金融市場著力點。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兼華商銀行董事長陳銀彬認為,粵港澳三地法律體系不同,貨幣不同,利率、匯率形成機制不同,因此,統一的金融市場需要監管機構進行更多的溝通,去推動三地在金融的規則和標準上逐步趨于一致。

與此同時,陳銀彬表示,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粵港澳大灣區可建立一個共用的信息數據庫,向大灣區金融機構開放,便于其查詢企業、個人的注冊登記信息及信用信息等等。“目前對灣區企業的服務,尤其是跨境業務上已經有了很多的實踐,但在個人金融服務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循序漸進地推進融合發展。”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同樣表示,民生金融是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非常重要的一個切入點。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推動實現個人跨境理財的突破。其中包括借鑒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經驗,面向港澳居民推出滬港通或者是深港通的產品,或通過跨境的閉環理財,兩地居民都可以到對方市場享受更加便利的金融理財服務。

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金融融合力度,暢通資金流、推動人民幣跨境流通必不可少。鄂志寰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理想區域。首先,是在灣區內部,“9+2”城市群之間用更多的方式和產品,去推動人民幣跨境流通;其次是立足灣區,向“一帶一路”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讓人民幣能夠在其他經濟體作為貨幣交易工具去使用。“只有實現了‘走出去’,‘回得來’和‘流下去’三個層面,人民幣國際化才能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科技是金融融合支撐點

“大灣區的金融融合,要把金融科技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點。”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副總裁俞勝法表示,目前,深圳、香港已經聚集了非常多的金融科技企業,不僅數量多且滲透率非常高,這就為大灣區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在全球的前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同樣認為,服務于大灣區金融融合,金融科技的作用更加明顯。首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分別搭建一個協作平臺及共享平臺,在平臺內進行不同的業務協作,或對信息資源進行共享,一起來打造一個灣區共同生態,通過打造共同的基礎建設平臺,共同推動標準的統一,最終達成互認。

在狄剛看來,區塊鏈在推動大灣區金融融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包容性對接;其次是可控性共享,數據保護是當前大眾關注的焦點,如何讓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保證信息脫敏且不能泄露,金融科技使用了很多的手段;最后是實現了對等性的互聯。區塊鏈的最大特點是去中心化,因此在大灣區內資金、信息流通方面,可以從技術層面提供高效、可信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湯莎]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综合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青草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