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金融>首頁推薦>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抱樸守拙不忘初心 譜寫奮斗之歌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抱樸守拙不忘初心 譜寫奮斗之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有這樣一家銀行,萌發于新中國建立初期的深圳,與時代共生。有這樣一家銀行,擁有3萬多名自然人和210多家社區企業股東,腳踏實地扎根深圳,與特區共進

光輝歲月

迎著1997年1月1日太陽的升起,市聯社以全新面貌開始全新“人生”。彼時,也正是深圳發展之擎高速運作之際,新的明天,新的機遇在向新的市聯社招手。

市聯社迎來了可以自己“當家作主”的激情歲月。老監事長回憶,當時的銀行業有一種有趣的比喻,“商業銀行是穿皮鞋的、穿膠鞋的,我們信用社是穿草鞋的,是走村串戶的‘挎包銀行’。”

1996年末“分家”時,弱勢的市聯社可謂滿目瘡痍,“不良率超過25%。”不怕困難,不懼挑戰。“我們穿草鞋的要做的比穿皮鞋膠鞋的還要好。”秉承這樣質樸的理念,市聯社人風風火火干起來。

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市場意識和商業意識春風拂面般吹來。市聯社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其實從92年底市聯社籌建以來,這種改革發展意識就在逐步轉化成行動。獨立后的市聯社首先做了兩件大事,買大樓和搞電腦,大樓是形象,電腦是工具,這兩件卓有遠見的大事為日后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96年開始,市聯社用了7年的時間將歷史遺留問題全部解決,包袱全部甩掉,并在發展的進程中得到眾多寶貴經驗,也在深圳改革開放的時代里,意識到成立商業銀行的重要性,有意識地朝著現代商業銀行的軌跡邁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7年后的2003年,國務院下發文件,明確了農信社的重大改革,凡是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達到成立農商行、合作銀行監管標準的,可改為農商行、合作銀行。深圳市農村信用社是全國唯一一家符合改制農商行監管標準的“自費改制、溢價發行”的信用社。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成果背后,是市聯社憑借敢想敢為的特區精神奮發圖強和自力更生,不僅是第一家成功“自費改制”的信用社,為特區精神添彩,更在當時深圳市政府的主導和支持下,深圳農商行改制成為一家由自然人、社區企業和民營企業股東組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純民營銀行,并從廣東省聯社脫離出來,走“自我發展”“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和“自負盈虧”的獨立發展模式。緊隨國家層面的信用社改制步調,繼北京上海后,2005年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成立。

“今天的農信社,明天的商業銀行”,夢想成真。


發展的厚度:擁抱腳下的土地,抓住改革的機遇。

激情燃燒

翻開歷史,以前的銀行只有信用社的網點設在村里,很多網點只有一個信用社干部,信用社干部經常帶上一把算盤和一個跨包上門服務,這種現象深圳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在深圳城市化過程中,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演變為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到現在深圳農商行仍有較多網點設在社區里。原監事長表示,這也是深圳農商行定位“社區零售銀行”、在社區里面有著根深蒂固影響力的一個歷史淵源。改制后,深圳農商行不忘初心,夯實以“社區零售”銀行為宗旨的定位。

40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帶給深圳農商行黃金發展機遇,深圳農商行也不辱使命,創造了全國農信系統多項第一——第一個電腦聯網結算、第一個開展國際業務、第一個溢價發行股份,也是唯一一個自費改制農村商業銀行的信用社。

全面上線計算機系統為深圳農商行緊跟時代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董事長回憶,“第一代綜合業務處理系統1998年1月1日上線,我們聯合聯想一起開發設計,當時在全國農信系統里屬于領先,這也是深圳特區敢為天下先的一個側面體現,成功上線后迅速成為范例,并在同業中推廣,先后賣給北京、重慶、東莞等地的農信社,把來自特區的先進金融科技成功輸出。”

時值1997年-1998年,深圳金融需求強勁有力,當時平均每個柜員每天可以做180筆業務,最高峰達到300筆,從早上8:30上班到下午5:30下班,全天不停,快手柜員平均1.5分鐘一個客戶。計算機系統上線后,迅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剛上線時,做到全行日均2萬筆存取款業務,當時對計算機系統的預設是日均20萬筆的容量,高達十倍的冗余。2-3年打破冗余,增加主機,達到雙倍40萬筆。2年后,又打破。”基于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市聯社又在全國農信系統率先推出借記卡,2年后,借記卡突破100萬張。

上世紀90年代適時上線計算機系統,迎接爆棚的業務,正是看到了當時大量涌入深圳尋夢的年輕人所帶來的機遇,抓住了上世紀90年代深圳作為出口加工區定位的機遇。政府鼓勵社區建立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如那部紅極一時的電視劇《外來妹》所描述,大批年輕的勞動力蜂擁而至,同時,衍生了一批生活配套服務,做小生意的人群也日益龐大,這些都是當時市聯社瞄準的零售客戶,第一代計算機系統的上線,成為做好金融服務的有力武器之一。

市聯社的網點主要分布在特區原關外,與當地社區股份公司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關系,憑借天然優勢,抓住時下機遇,支持“三來一補”(玩具,成衣,五金件等加工)產業,支持社區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當時深圳經濟發展的重頭,為特區原關外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也正是基于此,1999年,市聯社提出“零售銀行”的口號,董事長說:“抓住當下機遇,跟上時代快車。要看準自己腳下的土地。土地里長出什么花,我們就澆什么水。”這也是深圳地區首家提出該口號的金融機構,明確了自己的經營定位。

不忘初心

2005年以后,深圳農商行進入了現代企業管理下的高速發展期。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變遷,深圳農商行人始終不忘初心,圍繞早期的農村和社區主體,堅守服務社區居民、來深務工者和草根階層,一直將“成長于深圳本土,堅守服務本土社區”這顆初心牢牢捧在手心,成為社區居民、來深務工者、小微商戶的首選銀行和身邊的銀行。

繼1999年提出“零售銀行”定位后,2005年又加上“社區”兩個字。再一次明確了“扎根社區服務社區”是深圳農商行不變的宗旨。這里有最熟悉的基層企業,有最熟悉的鄰里鄉親,凝練出了深圳農商行的“草根銀行”情結。

在特區原關外還沒有銀行的時期,原市聯社一百多家網點是原關外居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將網點開到社區,把ATM機布設在工業園區,同時加大人力投入多開人工窗口,極大地緩解了客戶特別是來深務工者在銀行辦業務的排隊問題。時下,面對深圳東部偏遠地區金融需求不旺盛的情境,很多銀行的營業網點逐步撤離,深圳農商行仍然堅守當地,不撤網點,目前在大鵬新區仍設有13家網點。有社區的地方就有深圳農商行,有工廠的地方就有深圳農商行的ATM機,“深圳人自己的本土銀行”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在商業銀行蜂擁爭奪高端客戶時,深圳農商行仍然堅守和提升對來深建設者的金融服務,讓他們也同樣享有便利、快捷的現代金融服務。為解決來深務工人員經常往老家農信社匯生活費而要在網點排長隊的問題,深圳農商行利用農信銀的清算優勢,2013年,在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上線了“農信快存”業務,來深建設者往老家農信社匯款不用再填單排隊,不僅一秒到賬,而且免收手續費。

這些也正是深圳農商行的特殊性所在。它生于斯長于斯,并且生得久長得好。

積極傳導誠信誠懇的文化,也是深圳農商行服務本土的自信和底氣所在。在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的今天,深圳農商行依然堅守自我,審慎經營,“要想著客戶,要對得起客戶多年的信任,不能讓客戶受到損失,這是我們職責所在,既是長久的經營之道,也是對金融本源的守護,更是以推己及人之心維系的關系。”

秉承初心,奉行穩健經營、質量優先,不求一時回報,不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協調發展,追求效益,是深圳農商行不變的經營之道。董事長談到,“我們很看重資本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這兩個反應效益的指標。看重股東的回報,看重股東關系,3萬多名自然人和200多家社區股份公司既是股東又是客戶。我們要對他們負責,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冒進也不停滯,要穩穩地發展。”2005年改制至今,深圳農商行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10-15%左右,資產質量保持平穩。

同時,深圳農商行搭建了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架構,成熟健全的管理體系。股東會選舉產生了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任命了經營班子,企業法人治理的邊界逐漸清晰,董事會負責戰略規劃,負責銀行發展方向重大決策的把握,經營班子負責執行,把董事會的要求、目標分解下來,推動落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其純民營股份,沒有國有資本,由眾多分散小股東構成的特質,公司治理以平衡和民主為原則,無論大小都充分尊重股東們的權利,充分發揮股東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治理的權利。通過定期舉辦董事及股東的培訓班,讓他們更有參與感,提升主人翁意識。決策民主、流程規范,權力受到制衡、風險得到控制,形成了良性的治理機制。

[責任編輯:朱琳]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