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近日報道滴滴APP悄然上線一款名為“滴水貸”的在線信貸產品,正式殺入金融戰場,引發廣泛關注。那么,這款產品將會給滴滴及用戶帶來什么影響?記者對此做了深入采訪。
滴水貸或刺激滴滴走向盈利
“滴水貸是滴滴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聯手為滴滴平臺的司機、車主提供的金融服務,目前主要服務于平臺內一定等級以上的司機、車主,未來有可能逐步開放給更多有需求的平臺用戶。滴水貸采取隨借隨還的方式,利率、逾期收費均合規?!钡蔚畏矫嬖诮邮苌钲谏虉笥浾卟稍L時透露。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滴水貸這款產品有點類似于微眾銀行的微粒貸,均采用的是“白名單授信”模式,逐漸開放給用戶,而每個用戶所能獲得的授信額度也各不相同,最終覆蓋全部用戶。顯然,這種模式是基于兩家都擁有龐大的用戶及用戶數據。據滴滴方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滴滴目前已為逾4.5億用戶提供服務,日訂單已達3000萬。在滴滴平臺,有超過2100萬車主及司機入駐。
業內有不少觀點認為,滴水貸將刺激滴滴快速走向盈利——假設滴水貸能夠做到1000億元余額的話,按賺三個點差價而言,就有30億元的收入。而滴滴2017年財報顯示,滴滴目前尚沒有實現盈利。
滴滴力圖打造金融生態
事實上,滴水貸并非是滴滴試水金融領域的第一槍。早在2016年6月,滴滴便獲得中國人壽6億美元投資,雙方提出將在“互聯網+金融”展開合作。
去年12月,滴滴又推出了面向司機端的信貸產品,額度在3000~5000元,期限為3~12期。據了解,截至今年2月份,這類資產規模已達7億元,月新增規模在1億元左右。
截至目前,滴滴已布局了余額理財(貨幣基金)、保險、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并成功獲得支付、小貸、融資租賃等金融牌照。與此同時,滴滴還在某招聘平臺發布了“金融事業部”的招聘啟事,開放的崗位包括保險、信貸、結構融資、汽車金融、支付、技術、產品、數據、運營等崗位。
“滴滴在金融領域的推進,始終以服務生態場景內部伙伴、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為出發點。未來會繼續以服務場景內合作伙伴為核心,創造用戶價值?!钡蔚畏矫嫦蛴浾弑硎?。
金融成下一個“主戰場”?
互聯網巨頭之間的斗爭,向來都是你方還未唱罷,我方就已登場。這一現象,在近期滴滴突進外賣領域、美團攪局出行領域的亂戰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滴水貸的出現,又將大眾的眼光引到了互聯網新雙雄在金融領域中的博弈上來。這或意味著,繼阿里打造螞蟻金服、京東推出京東金融,百度建造了百度金融之后,滴滴和美團也將擁有自己獨立的金融板塊。
記者注意到,2月24日,保監會在官網上公示了三家保險中介公司的業務批復,而其中,“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正是美團點評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這也是繼拿下支付、網絡小貸、商業保理、民營銀行牌照之后,美團又將保險經紀牌照納入囊中。
至此,美團手中實打實的金融牌照,是五塊。
盡管就數量而言,美團相較于BAT并不占什么優勢,然而就其目前所開展的金融業務來說,依然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基礎型的服務閉環,支撐著整個生態的運營。
同樣擁有海量的用戶及交易數據,和旗鼓相當的金融牌照,美團和滴滴在金融領域誰能更勝一籌,便待時間檢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