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9月28日,中國太保在京召開“個人長險電子保單產品發布會”并正式發布生成個人長險電子保單第一單。電子保單立等可取、方便保存、無丟失風險,將傳統長險投保平均等待15天轉化為最快耗時僅6分鐘,同時為實現個人保單全生命周期從“承保-出單-簽收-保全-理賠”全流程數字化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個人長險電子保單是指“壽險公司向投保人簽發并通過國家資質第三方認證中心數字簽名認證,具備和紙質保單同等法律效力的電子文件”。過去,長險保險合同均為紙質合同,客戶從投保至簽收紙質保單平均要等待15天左右。針對上述痛點,中國太保圍繞“轉型2.0”戰略要求及“智能營運”整體規劃,積極推進個人長險電子保單項目。公司通過構建“保單全自動智能質檢平臺”并依托公司APP、神行太保等移動展業平臺,實現客戶投保、保單簽發、電子保單制作發送、客戶簽收和新技術回訪全流程線上無紙化操作, 將以往紙質保單的11個步驟簡化為電子保單的4個步驟, 最快耗時僅6分鐘。
區別于其它保險公司的長險電子保單,中國太保開創業內先河,在長險電子保單中首次引入IBM公司“watson數據應用功能”實施,并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保單數據加密的應用,保單數據和校驗邏輯核對的準確性均達到了100%,進一步提升了保單電子數據安全性。
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長險電子保單的上線大大節省了傳統紙質保單模式下產生的人力、印刷制作、質檢、遞送、檔案保管等費用,有效實現降本增效。全流程數字化的實施及電子保單的應用,還大大減少了紙張的用量,充分體現了中國太保積極踐行綠色環保、勇于創新的企業精神。
據悉,中國保信和保標委已經正式委托中國太保為電子保單業務標準的制定牽頭單位之一,聯合行業其他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電子保單合同規范》金融行業標準起草任務。目前該項工作已經正式啟動,計劃明年年內完成相關行業標準的編撰工作,屆時保險業在電子保單“格式、內容、技術認證、數據校驗及傳輸遞送和第三方存管”等環節都將具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通訊員 張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