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經營中心頻道>藝術>焦點>

“深圳記憶”探訪省級非遺項目肖氏棉塑傳承“母親的藝術”

“深圳記憶”探訪省級非遺項目肖氏棉塑傳承“母親的藝術”

分享

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展演活動近日亮相龍華,在熱鬧的展演隊伍中,廣東省省級非遺項目——肖氏棉塑吸引了眾人目光。



▲肖氏棉塑第四代傳人羅曉琳(左)在創作棉塑作品《魚燈舞》


▲圖為棉塑作品《客家風情》


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展演活動近日亮相龍華,在熱鬧的展演隊伍中,廣東省省級非遺項目——肖氏棉塑吸引了眾人目光。那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的棉質彩衣小人,玲瓏有致、樸拙有趣的配飾道具讓人愛不釋手。

感受過合成號百年小食、大鵬瀨粉、打米餅的手工作坊,體驗過客家涼帽編織技藝、永豐源國瓷的制作流程和精妙絕倫的剪紙藝術。近日,“深圳記憶”項目小組在肖氏棉塑第四代傳承人羅曉琳的帶領下,體驗“棉質軟雕塑”的創作過程,聆聽百年傳承故事。

據了解,“深圳記憶”文化項目由深圳圖書館、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發起。活動旨在發現城市文化脈絡、傳承深圳歷史記憶,陸續對深圳傳統手工藝傳承進行深度走訪和紀錄,通過采訪征集、拍攝紀錄片、舉辦展覽、建設數據庫等形式,加大地方文獻征集開發工作。

該文化項目同時在深圳商報《文化廣場》之《發現深圳》周刊開辟“深圳記憶”專欄,讓市民讀者了解更多深圳人堅守文化傳統的傳奇故事。

東晉時期已有記載

一個行李箱、一個手提包、一個針線盒,構成了棉塑藝術家羅曉琳的出門“三大件”。那里面存放的,除了精致的棉塑成品,便是大大小小的棉花、布料、小鐵絲、絹緞等各種原料、素材。

西北民族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出身、從母親丁維桂手中接過衣缽的羅曉琳,自小跟隨長輩習畫縫繡。在家人的潛移默化下,她將棉塑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僅以《菩薩與弟子》《敦煌飛天及樂舞》《姊妹情》《一家親》等棉塑作品,斬獲國家級、省、市多類獎項,更將甘肅民間藝術帶到深圳,生根發芽,成長為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羅曉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千百年來,靠母女婆媳之間的口傳心授,棉塑在世代相傳的一針一線之間體現了造型文化藝術的精巧與神奇,也表達她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執著追求。

羅曉琳介紹,棉塑是我國珍貴的民間傳統手工藝,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東晉時期王嘉的《拾遺記》。棉塑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針線結合繪畫經手工縫制、塑造、抽搐、刺繡、繪染、定型等諸多復雜工序,輔以不同裝飾、服飾于一體,其表現形式多樣,造型縫制工藝獨特,師徒口傳心授,既表現民族民俗的風韻,又能集中反映時代主題。

歷經四代,口耳相傳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得知,羅曉琳與棉塑結緣,皆緣起于母親丁維桂與第二代傳承人肖英之間一段因緣際會的故事。

羅曉琳告訴記者,肖氏棉塑源于清朝末年,東北遼陽地區的王桂芳是第一代傳人,相傳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支系的后裔。她家傳針線活很好,繡花、搐荷包、做布娃娃、繡縫獅子等各種動物。第二代傳人肖英從小非常喜歡母親縫作的各種動物、布娃娃、荷包并反復試作。新中國成立后,肖英來到蘭州女子師范任教導主任,發掘了第三代傳人丁維桂,也就是羅曉琳的母親。肖英毫無保留地將技法教給丁維桂,丁維桂以她在甘南草原工作36年的體驗,創造性地創作了一大批藏族人物棉塑,繼承、創新、豐富并發展了肖英的棉塑人物,在1994年成為甘肅“民間工藝美術家”,2014年成為甘肅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丁維桂學習制作、創新棉塑的過程中,感染了女兒羅曉琳,精于手工縫繡的媽媽與學繪畫專業的女兒合作渾然天成。在創意上,羅曉琳比較有新意,注重刻畫塑造人物的情感和形態;而媽媽則發揮針線和造型的優勢。

媽媽從蘭州輾轉甘南藏區,在漫長的36年間,在繼承西北地區棉塑工藝的基礎上,創作了棉塑藏族人物系列;女兒則將手藝帶到深圳,又過了17年,創作了反映深圳地域特色的舞獅娃娃、客家風情、濱海之春等系列作品。

一門“母親的藝術”

羅曉琳表示,最初制作棉塑,更多是希望給辛勞的母親予以幫助,助她一臂之力,“不忍心看她一個人辛勞,日日燈下縫縫補補,給她分憂;更不忍心,看到這樣一門傳統的民間工藝,就此逐漸沒落、失傳。”于是,在深圳廣電集團后期制作部門工作的她,將業余時間全部投身棉塑事業,并在傳統繼承的基礎上,走出閨房,推廣這門古老藝術。

羅曉琳認為,棉塑是老祖宗留下的獨特純手工藝,它不是簡單的針線活、手工活,也需要創意、構思。“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但這要建立在了解和掌握了傳統技藝的基礎之上,關鍵是要尊重老一輩民間藝術家的成果。我的作品也有傳統的東西,但更多想通過繪畫在神韻中加重人物情感部分,這才是更打動人的東西。”羅曉琳說。

至今,羅曉琳仍堅持百余道工序全部以純手工制作,并將手藝傳給喜愛它的人們。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三位徒弟長期跟隨羅曉琳在學習中,他們均能獨立完成作品,并且還能走進社區學校進行推廣、培訓、服務。

羅曉琳感慨地表示,棉塑手藝是一門“母親的藝術”,它由母女或婆媳世代傳襲而來,一針一線間,串起來的是生活的點滴,表達的是內在的情感。它賦予作品以靈魂,蘊涵著一代代女性的智慧與靈氣,是親人朋友鄰里間細膩情感的外化,有著厚重而又浪漫的傳統農耕文化的生命力。

羅曉琳期待著作品能有所突破,更期待著開一家“棉塑手工體驗店”,讓更多人參與其中,靜享傳統手工帶來的樂趣。 (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 通訊員 肖更浩 文/圖)



[責任編輯:李慕天]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亚洲国产嫩草在线视频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日本va中文字幕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