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經營中心頻道>藝術>焦點>

文博會滿京華藝象分會場:一封來自民國的邀請函

文博會滿京華藝象分會場:一封來自民國的邀請函

分享

5月11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滿京華藝象iD TOWN分會場將于14:30開幕,《摩登與傳統之變---高小龍先生民國畫刊收藏珍品展》也將同時開幕敬邀每一位對民國歷史感興趣的觀眾親赴現場。

5月11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滿京華藝象iD TOWN分會場將于14:30開幕,《摩登與傳統之變---高小龍先生民國畫刊收藏珍品展》也將同時開幕敬邀每一位對民國歷史感興趣的觀眾親赴現場。

作為藝象分會場的首場重量級活動,將有多名文化藝術屆名人到場,本次展覽以高小龍先生近現代出版物(雜志、畫報、藝術攝影書刊畫冊等)藏品為基本陳列,以中華文化的現代境遇為主題,以圖像表達為基本展陳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展現二十世紀中國人對待本民族文化藝術的態度和美學表現的變遷,梳理中華文化因應時代需求所做出的自我調適和揚棄的歷史進程,為今天大力倡導的中華文化復興的主流價值觀提供一種其來有自貫徹始終的文化境鑒和文化自信。

部分展品

開幕當天下午19:30分,高小龍先生將與到場嘉賓圍繞《二十世紀初新型畫報對中國城鄉社會人文生活的寫照》展開深入的思想碰撞。

如何抵達藝象?

【自駕】直接導航“藝象iD TOWN國際藝術區”,

【公交】市區公交可直接抵達葵涌中心,葵涌中心轉車十分鐘即可抵達藝象iD TOWN國際藝術區。

深圳市區-葵涌中心可選乘:

1)H92(往大鵬方向)上車10元,葵涌中心下車。

2)E11(往南澳方向)上車10元,葵涌中心下車。

3)E26(往大鵬方向)上車10元,葵涌中心下車。

葵涌中心-藝象iDTOWN 前往葵涌中心對面站臺轉乘968B(官湖方向),滿京華藝象下車。

?

附:參展收藏家高小龍,展覽學術主持胡新亮兩位所撰寫的關于本次展覽的文章。

致敬民國畫報人

高小龍

七年前,也是從深圳開始(2011年),我將我所藏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印刷出版物,做過一次集合,創辦了“故紙溫暖—民國最美圖書典藏展”,并先后在中國若干一線城市做過巡展,收效甚隆。

時隔數年,我在種類龐雜的藏品中單領出大型畫報期刊一支,重啟這個專門的展覽,自清末至民國年間出版的所有畫報期刊類出版物,一直是我后來偏重的收藏主項,也是緣于個人愛好和職業故,我獨鐘一切以影像為媒的歷史敘述,我以為了解一個與我們相去甚遠的時代里的種種,相較文字和器物所能證明的真相,自照相術發明以后,有意或無意間,人們以影像抓取和呈現的任何一個瞬間,留存至今日,定睛看,總是比其它形式記錄的歷史實況,可能更加接近原貌。

現代畫報在中國的出現,無疑是中國從古老社會形態邁入新時代中形成的都市文明的產物,從清末民初以繪畫為主要手段表現社會見聞及傳播文化知識內容的畫報,發展到以大量的攝影圖片為畫報主要內容呈現形式,這類代表新時代的畫報,開本闊大,紙張質地豪華,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印刷設備等等,以影像直觀化的信息傳播形式,全面而豐富地給讀者展現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新聞熱點,人文世相,科學新知等等,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漸次誕生了這樣一批公眾影響力巨大的大型城市綜合文化類畫報雜志,這其中的主要代表性刊物有《良友》畫報、《時代》《中華》《文華》《大眾》(梁得所主編)《美術生活》《中國生活》畫報等等。現代攝影術的實踐,給中國人對話世界,對話自己,打通了管道,擴寬了可能性。

1932年,畫報界的龍頭老大《良友》畫報,以創辦人伍聯德發起,主編梁得所等一批有識有志之士,組成了一個在當時轟動中國的“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他們走遍中國大部分地區,以攝影的行為,積數萬張照片的成果,記錄,觀察,梳理,幫助了當時的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和文化,從歷史,地理,社會各個角度和各個層面,完成了一次莊嚴而虔誠地自我觀看,自我發現,自我珍視地文化自覺,“人患不自知,國族亦然”“通達國情,深知民瘼”《良友畫報》當年累計出版畫冊巨著《中華景象》《中國大觀》《錦繡中華》等,就是在這樣一種“使命感”的驅使下,最終形成的隆而重之的總結,給當時國人的觀感和內心的文化自省和自醒,還有國家面臨外侮日甚之下,國人需當起自強自重之大義,均帶來相當的警醒和震撼。

以往觀看民國舊畫刊,多聚焦于那個積貧積弱時代里的另一面,一種告別封建王朝之后煥然一新社會環境里的創造和建設,開放和摩登的一面,五四以降,國人心中確實也暗自鋪排下許多的“新”價值觀,《故紙溫暖》展收官停辦這些年,我個人也有對十多年來關注近現代歷史某些層面上的綜合反思,隱在那個時代摩登之下的穩穩的中國傳統人文風貌,也變得格外具有一種堅韌的魅力。

這次展覽的主題之所以取名“摩登與傳統之變”,我意在與我的新老朋友們分享我的這種心得、或曰遲到的發現,我會與之前的所有“故紙溫暖”展稍有不同,就是通過我和我的策展團隊刻意篩選出來的這批民國畫刊藏品,經過有所指的展陳方式,看到我這些年在某些觀察上的幡然所悟,看到民國一代畫刊編輯出版人們,是如何用現代社會摩登都市文化的形式,來引導中國人厚待自己,敬畏先賢,也看看這些當年風流時尚的媒體人,對待我們自己的民間社會,民族文化,那一份質樸的溫情。

我和我的朋友們大約有這樣的一個共識,一百年來,摩登與傳統兩造長期“二元對立”的關系需要建立新的認識論,中華傳統與現代世界文明要尋找更多互相依附,各取其長,彼此形成一種二元并立的存在,這一次的展覽,展品少量而精確,展陳簡明而深遠,若能通過這些舊畫刊里一張圖片,一個人的表情,一行文字,一幅筆觸典雅的插圖讀出這樣的信息:八九十年前,中國一群有心有義的畫報人,在那個特殊的新文明的啟程階段,為從傳統到現代過度中的中國人,為摩登時代里中國人的優美傳統,做過了這些了不起的努力和貢獻,然后對他們在他們那個時代的一切勇敢和靦腆的作為心存尊敬和理解,這便是我做這個展覽所要達到的目的。

摩登之眼 傳統之境

胡新亮

本次展覽的主題,切于摩登與傳統之間,它通過圖像的方式,對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戲劇性的文化變遷做一呈現,我以為是極有價值的事。

摩登(現代)與傳統的關系,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宏大主題,而如何應對與處理這一關系,產生了不同的實踐面向。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這是一段逃脫不掉且帶有時代痛感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以多種形式,作為藝術和歷史的文獻保存了下來。這次展覽便是要將這些文獻展示出來。

展覽中的《良友》畫報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報界的巨擘。它以現代攝影術與印刷術為技術基礎構建自己的現代性,使之成為摩登都市空間的一份子。即便如此,隨著1932年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的展開,《良友》經歷了一次深刻的文化自覺。1934年出版的《中華景象》就是此一自覺的成果。

作為良友影像出版的序列,我們特選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良友在香港出版的大型畫冊《錦繡中華》,作為中國人文化自覺的延伸表達。在異域他鄉的無盡鄉愁中,這本畫冊是僑居海外的華人對中華文化的向往與致敬。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闭钩龅漠媹螽媰?,是將本有的文化傳統,化入嶄新的形態。事實上,觀者在觀賞的過程中,看到的不僅是摩登與傳統的對照,而且是當下自我與文化歷史的對照。摩登與傳統的張力,依舊體現在我們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反觀我們的精神歷史,認識摩登與傳統的共生關系,從中獲取嶄新的力量,或許是今日文化建設的最好支撐。

展覽中的畫報畫冊,經過歲月的淬煉簡選,都是我們的文化先賢們杰出的創造。而將它們搜集起來,則是高小龍先生之功。我承高小龍先生之托,介入到此次展覽,有幸閱覽眾多的藏品。那一頁頁故紙,在歷史的風塵中滿懷家國之思鄉愁之念,神采風華依舊,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傳承的信念

摩登與傳統所激發出的文化創造的熱情與動力,我想,正是我們這次展覽所期待于今日的。

?

[責任編輯:湯莎]
欧美午夜福利視頻,精品久久福利一区二区,久久精品免视看产,久久免费精品十八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午夜爽爽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99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