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訊 3月25日下午,“我年少的中年——李繼開的繪畫與詩歌”展覽在飛地藝術空間開幕。該展把李繼開的50余幅繪畫作品拆解成四個孤立的主題:少年、嬰兒、物品和城市風景,并摘選了李繼開的四段詩歌,讓畫與詩一起構成四個章節,在語言與視覺藝術的交融中,呈現了一個少年形象與外在世界的聯系與深度思考。展期將持續至5月20日。
李繼開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2004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于武漢。據策展人鮑棟闡述,李繼開是一個繪畫題材極其穩定的藝術家,從2005年至今,在不斷的描繪中,這些題材已經形成了一種堅固的象征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他的自我形象,一個自畫像似的慵懶而迷惘的少年,即使李繼開已過不惑之年,這個少年的形象始終揮之不去。圍繞這個少年的形象,李繼開也描繪物品和風景和城市,少年置身其中,但依然迷惘,似乎永遠和周圍的世界沒有什么關系。在少年的深處,還潛藏著一個嬰兒,長著和少年一樣的臉,但總是被束縛在,或者安寧于襁褓中。展覽主題“我年少的中年”則來自鮑棟與李繼開合作的一件實驗性詩歌作品。
《安慰的人群》35x45CM.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2017年
李繼開筆下的城市和風景,對廢墟殘垣尤為偏愛,猶如客觀的自己與主觀世界之間的裂痕,又潛藏著對人類世界及未來的些許隱憂。從審美上而言,更能喚起藝術家的創作欲望,隨時隨地的生活感悟、情緒與專業技術在當代藝術簡單化的筆觸間收放自如。
《小風景》,布面油畫綜合材料,30×40 cm,2014
李繼開的繪畫與詩歌共享著同一個意象群,也都屬于“有我之境”的抒情風格,這個“我”,除了少年的形象之外,還包括,在詩歌里總是出現的第一人稱角度,在繪畫中那些四處可見的偏執放縱的筆觸。策展人鮑棟認為,在他的以自我形象為核心的象征系統的背后,還有一層精神分析的內容,而這種形象的象征性與筆觸的實在性之間的分裂正構成了藝術家所面對的矛盾世界。
李繼開的繪畫與詩歌
(陳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