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食物促進人的相互理解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展出的14件裝置、影像和設計作品,不僅是瑪瑞吉對“吃”這一概念最直觀的探討,更是通過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幫助人們感受和理解“食物是與人類關系最為親密的材料”。
其中,作品《唇唇欲動》中每一樣餐具上的食物都是真實的、可食用的,放大強調人類器官與食物進行的最親密接觸;而高高低低的餐具遠遠看去,也像我們所居住的高低有致的城市建筑。玻璃滴管裝置作品《淚滴》,則以互動玩耍的方式在二人之間創造試驗關系并體會各種情緒。在互動作品《鏡食》中,兩位觀眾坐在一張桌子前,互相只能看到對方的嘴,在耳機語音提示下通過鏡子與對方一起做一個面包。這些作品是從“吃法”上進行了最純粹的討論,研究食物帶給人的直接觸感可以增強人類接收食物本身時受到的沖擊。
食物進入我們的胃,從而激活我們的大腦,喚起強烈的記憶和情緒。因此,瑪瑞吉不僅通過她的作品讓人們對自己所吃的食物及其吃法有更深刻的了解,她還希望觸動和激發參與者的反應,促進不同人群之間的相互理解,喚醒人們對過往時代的記憶,從而通過食物和吃法來觸動他們的內心。
作品《口口相傳》、《米·你的人生》以及充滿感性、促使不同人群交流回憶的喂食互動作品《吃·愛·布達佩斯》,則是通過食物背后衍生出的日常故事,傳達出食物應有的人文屬性,并在互動中感受與理解他人。瑪瑞吉說,“兩個陌生人之間如何能夠相互去感受,我覺得喂養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喂食其實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且非常自然的一件事情。”
重新認識和發現食物
瑪瑞吉·沃格贊在多年的設計研究探討中形成了屬于自己的“八大靈感”理念,這八大靈感包括:感官、自然、文化、社會、技巧、心理、科學及動作,她認為這些靈感能夠給食物設計師和創意作品提供思考來源。
“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是挨餓的,大多數人都有很多的東西吃,甚至是有太多的東西吃,在食物上人們已經達到了一種生活的富足,但人們卻忽略了食物的美好,造成各種資源的浪費。”她說。
比如作品《糖槍》就是用糖制成一把把槍,并用糖果作為子彈,意在指出高糖類食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植物骨骼》和《草本動物》是從食物構造和存在方式、進食者生理和心理進行探討,瑪瑞吉用一些素食品仿制成肉類,并虛構出了幾種草本的動物。
在《雞蛋交易所》,你可以將雞蛋領走孵化出小雞,也可以拿去煮面,不同的選擇會得出不同的結果。而從食物烹飪方式進行研究的作品《炮根問底》和食用工具的再創造作品《垂涎》,都是對如何食用進行再思考,從而映射我們生而為人的根本。
受到未來主義的影響,作品《意面桑拿》則通過融合聲音和不同的感覺,讓人們沉浸在一種意面帶來的閑適散漫的體驗中,與未來主義者倡導速度、激進和動力形成強烈對比。在這個作品里,觀眾不僅可以看到一個意面團的制作過程,甚至可以當場煮熟食用。
通過此次為期三個月的“吃設計”展覽,食物與設計創作視角相結合,將為觀眾提供一種重新觀察思考日常生活的可能性,讓更多人發現食物的內涵和其背后所蘊藏的故事,傳遞隱藏在“吃設計”之下的反思、關懷、期待和愛。(記者 謝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