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岸劇場“I'm in Shenzhen”海外戲劇競賽節目表演。
今年9月1日至10月17日期間,首屆“南山戲劇節”在南山實驗劇場和“海上世界”等轄區廣場進行,據了解,本次戲劇節除深圳本土戲劇團隊參與外,還有京、滬、杭及港、臺等城市,以及美、英、法、德、烏克蘭等國家的話劇社團和個人參與。在48天的時間里共演出76場(含劇目競賽)劇目、工作坊13場,全部場次都是公益演出,這也是南山首次舉辦戲劇節,規模創深圳紀錄。據了解,整個戲劇節活動期間,共接納觀眾近2萬人次。
記者了解到,本次戲劇節契合基層特點,“讓普通群眾平視藝術”,安排板塊、組織劇目,包含了“青”、“心”、“岸”、“游”四大具有南山特色的板塊,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將戲劇藝術貼近市民。其中的“心劇場”更是首次引入、吸收發達國家的“藝術治療”,針對城市人群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問題,用話劇藝術進行溝通啟發。
南山戲劇節的成功舉辦,也引起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作為武大戲劇節評委、70多歲的老萬專程從武漢趕來觀摩。談到對南山戲劇節的印象,老萬說,南山戲劇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劇目涵蓋了國內外各種形式、題材,既有傳統繼承,又有創新發展,劇目之多、質量之高,奠定了它在全國眾多戲劇節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外國人板塊“I'm in Shenzhen”(我在深圳)、大中學生和工人業余劇團加入的“青劇場”,在國內絕對是首創,非常符合深圳的城市特質。
南山戲劇節期間,全部演出均為公益演出,讓市民體會到實實在在的文化福利就在身邊。“這個戲劇節是南山人的小驕傲,它不僅是公益演出,而且非常專業地道,作為藝考生,我也得到了一次近距離學習的機會,希望戲劇節能一直延續下去。”高中生劉佳說。
亮點
四大板塊
都有南山特色
“青”:“青劇場”以職業與非職業的大學生和青年為主體,分別進行展示和競賽;
“心”:“心劇場”吸收發達國家的“藝術治療”,針對城市人群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問題,用話劇藝術進行溝通啟發;
“岸”:“岸劇場”邀請海外劇社和在深生活或工作外籍人士,參與展示和競賽;
“游”:“游劇場”組織青年藝術家走向街頭、廣場、草地,用“快閃”形式展現話劇魅力和城市活力。(記者盧育鴻/文、圖)